电子城(600658)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地产销售毛利率的大幅增长推动公司毛利率的大幅增长,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北京电子城高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3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北京电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房地产项目开发,主要产品及服务有地产销售、新型科技服务、广告传媒、产品销售。
根据电子城2024年年度财报披露,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21.12亿元,同比下降25.15%。扣非净利润-16.05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电子城2024年年度净利润-15.75亿元,业绩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近五年以来,企业的净利润有2年为负,分别为2023年、2024年。
地产销售毛利率的大幅增长推动公司毛利率的大幅增长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房地产业,主要产品包括地产销售和新型科技服务两项,其中地产销售占比54.59%,新型科技服务占比43.40%。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房地产业 | 21.11亿元 | 99.95% | 35.68% |
其他业务 | 95.44万元 | 0.05% | 47.97%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地产销售 | 11.53亿元 | 54.59% | 52.48% |
新型科技服务 | 9.16亿元 | 43.4% | 15.28% |
广告传媒 | 4,164.23万元 | 1.97% | 19.67% |
其他业务 | 95.44万元 | 0.04% | - |
分地区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北京地区 | 14.90亿元 | 70.59% | 43.49% |
福建地区 | 2.51亿元 | 11.9% | 36.61% |
其他地区 | 1.59亿元 | 7.52% | 41.29% |
天津地区 | 1.13亿元 | 5.37% | -15.79% |
江苏地区 | 5,104.96万元 | 2.42% | -18.36% |
其他业务 | 4,658.66万元 | 2.2% | - |
2、地产销售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下降
2024年公司营收21.1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28.21亿元相比,下降了25.15%,主要是因为地产销售本期营收11.53亿元,去年同期为18.5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37.85%。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4年报营收 | 2023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地产销售 | 11.53亿元 | 18.55亿元 | -37.85% |
新型科技服务 | 9.16亿元 | 9.12亿元 | 0.48% |
广告传媒 | 4,164.23万元 | 5,038.76万元 | -17.36% |
其他业务 | 95.44万元 | 411.73万元 | - |
合计 | 21.12亿元 | 28.21亿元 | -25.15% |
3、地产销售毛利率的大幅增长推动公司毛利率的大幅增长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22.48%,同比大幅增长到了今年的35.69%,主要是因为地产销售本期毛利率52.48%,去年同期为26.84%,同比大幅增长95.53%。
4、地产销售毛利率大幅提升
产品毛利率方面,2022-2024年新型科技服务毛利率呈增长趋势,从2022年的12.68%,增长到2024年的15.28%,2024年地产销售毛利率为52.48%,同比大幅增长95.53%。
5、江苏地区销售额大幅下降
国内地区方面,江苏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96.9%,比重从上期的58.31%大幅下降到了本期的2.42%。同期北京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126.35%,比重从上期的23.34%大幅增长到了本期的70.59%。
6、对第一大客户高度依赖
目前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客户占总营收的45.35%,公司对第一大客户存在一定的依赖,2024年第一大客户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36.82%。
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
客户名称 | 销售额 | 占销售总额比重 |
---|---|---|
新增客户一 | 7.77亿元 | 36.82% |
新增客户二 | 9,630.28万元 | 4.56% |
新增客户三 | 8,372.72万元 | 3.97% |
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1、营业总收入同比降低25.15%,净利润亏损持续增大
2024年年度,电子城营业总收入为21.12亿元,去年同期为28.21亿元,同比下降25.15%,净利润为-15.75亿元,去年同期为-1.57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净利润亏损增大的原因是(1)资产减值损失本期损失6.55亿元,去年同期损失4,372.0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所得税费用本期支出4.75亿元,去年同期支出4,326.8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损失1.50亿元,去年同期损失278.2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净利润为近10年最低值。
2、主营业务利润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21.12亿元 | 28.21亿元 | -25.15% |
营业成本 | 13.58亿元 | 21.87亿元 | -37.91% |
销售费用 | 8,053.37万元 | 1.19亿元 | -32.34% |
管理费用 | 2.55亿元 | 2.89亿元 | -12.00% |
财务费用 | 2.78亿元 | 3.03亿元 | -8.32% |
研发费用 | 2,787.12万元 | 2,288.76万元 | 21.77% |
所得税费用 | 4.75亿元 | 4,326.81万元 | 998.64% |
2024年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2.48亿元,去年同期为-1.10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虽然毛利率本期为35.69%,同比大幅增长了13.21%,不过(1)营业总收入本期为21.12亿元,同比下降25.15%;(2)营业税金及附加本期为3.6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28倍,导致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增大。
3、非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增大
电子城2024年年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8.52亿元,去年同期为-421.42万元,亏损增大。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2.48亿元 | 15.72% | -1.10亿元 | -125.12% |
资产减值损失 | -6.55亿元 | 41.59% | -4,372.02万元 | -1397.79% |
其他 | -1.78亿元 | 11.29% | 4,383.71万元 | -505.40% |
净利润 | -15.75亿元 | 100.00% | -1.57亿元 | -900.20% |
4、研发费用增长
2024年公司营收21.12亿元,同比下降25.15%,虽然营收在下降,但是研发费用却在增长。
本期研发费用为2,787.12万元,同比增长21.77%。研发费用增长的原因是:
(1)委外研发本期为934.91万元,去年同期为607.10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了53.99%。
(2)直接投入本期为147.05万元,去年同期为33.24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了近3倍。
研发费用主要构成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
职工薪酬 | 1,520.87万元 | 1,521.61万元 |
委外研发 | 934.91万元 | 607.10万元 |
直接投入 | 147.05万元 | 33.24万元 |
其他 | 184.30万元 | 126.81万元 |
合计 | 2,787.12万元 | 2,288.76万元 |
存货跌价损失影响利润,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
存货跌价损失3.74亿元,坏账损失影响利润
2024年,电子城资产减值损失,其中主要是存货跌价准备减值合计3.74亿元。
资产减值损失
项目 | 合计 |
---|---|
净利润 | -15.75亿元 |
资产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 -6.55亿元 |
其中:存货跌价准备(损失以“-”号填列) | 3.74亿元 |
2024年企业存货周转率为0.29,在2022年到2024年电子城存货周转率从0.54大幅下降到了0.29,存货周转天数从666天增加到了1241天。2024年电子城存货余额合计67.62亿元,占总资产的41.85%,同比去年的76.78亿元小幅下降11.93%。
(注:2022年计提存货1.50万元,2023年计提存货1700.04万元,2024年计提存货3.74亿元。)
追加投入成都新川AI创新研发基地
2024年,电子城在建工程余额合计3.12亿元,较去年的2.04亿元大幅增长了52.62%。主要在建的重要工程是成都新川AI创新研发基地。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期末余额 | 本期投入金额 | 本期转固金额 | 工程进度 |
---|---|---|---|---|
成都新川AI创新研发基地 | 2.65亿元 | 1.65亿元 | - | 70.84% |
成都新川AI创新研发基地(大额新增投入项目)
建设目标:
成都新川AI创新研发基地旨在打造西南地区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促进产业升级转型,吸引高端人才聚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建设内容:
该基地主要涵盖人工智能实验室、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办公空间、展示中心及配套设施等。将重点发展智能硬件、大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算法等领域,支持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前沿技术研发,同时提供共享设施和服务平台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建设时间和周期:
项目预计分三期建设,首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内启动,建设周期约为两年;二期和三期将根据一期进展适时推进,整个项目预计在五年内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预期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