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阳光(000608)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房地产销售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下降,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阳光新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陈华”。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商业运营管理业务、 物业租赁业务以及住宅、商住尾盘销售业务。公司主要产品有开发产品销售、商业租赁、写字楼租赁、商业运营等。
根据*ST阳光2024年年度财报披露,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3.68亿元,同比下降17.21%。扣非净利润-1.45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有所减小。*ST阳光2024年年度净利润-1.34亿元,业绩较去年同期亏损有所减小。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93亿元,营收同比下降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房地产销售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下降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主要从事物业租赁、房地产销售、商业运营,主要产品包括商业租赁、房地产销售、商业运营三项,商业租赁占比53.85%,房地产销售占比19.89%,商业运营占比17.73%。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物业租赁 | 2.27亿元 | 61.64% | 62.27% |
房地产销售 | 7,311.78万元 | 19.89% | -11.55% |
商业运营 | 6,520.23万元 | 17.73% | 41.04% |
其他业务 | 272.97万元 | 0.74% | 99.98%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商业租赁 | 1.98亿元 | 53.85% | 62.64% |
房地产销售 | 7,311.78万元 | 19.89% | -11.55% |
商业运营 | 6,520.23万元 | 17.73% | 41.04% |
写字楼租赁 | 2,862.74万元 | 7.79% | 59.69% |
其他业务 | 272.97万元 | 0.74% | - |
2、房地产销售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下降
2024年公司营收3.6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4.44亿元相比,下降了17.21%,主要是因为房地产销售本期营收7,311.78万元,去年同期为1.5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51.39%。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4年报营收 | 2023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商业租赁 | 1.98亿元 | 1.01亿元 | -2.36% |
房地产销售 | 7,311.78万元 | 1.50亿元 | -51.39% |
商业运营 | 6,520.23万元 | 3,737.84万元 | 12.12% |
写字楼租赁 | 2,862.74万元 | 3,054.10万元 | -6.27% |
其他业务 | 272.97万元 | 1.25亿元 | - |
合计 | 3.68亿元 | 4.44亿元 | -17.21% |
3、房地产销售毛利率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的下降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5.37%,同比下降到了今年的44.11%。
毛利率下降的原因是:
(1)房地产销售本期毛利率-11.55%,去年同期为47.7%,同比大幅下降124.21%。
(2)商业租赁本期毛利率62.64%,去年同期为86.49%,同比下降27.58%。
4、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得到改善
目前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占总营收的25.61%,相较于2023年的45.59%,已经大幅下降。
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
客户名称 | 销售额 | 占销售总额比重 |
---|---|---|
客户1 | 4,064.51万元 | 9.50% |
客户2 | 4,014.38万元 | 9.38% |
客户3 | 1,020.00万元 | 2.38% |
客户4 | 1,000.00万元 | 2.34% |
客户5 | 860.00万元 | 2.01% |
合计 | 1.10亿元 | 25.61% |
5、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逐渐增加
目前公司上游供应商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供应商占年度采购的73.80%。公司对第一大供应商(京基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存在一定的依赖,2024年第一大供应商(京基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占年度采购的比例高达41.04%。第二大供应商占比8.42%。
前五大供应商情况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金额 | 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 |
---|---|---|
京基集团有限公司及子公司 | 1.10亿元 | 41.04% |
供应商1 | 2,265.25万元 | 8.42% |
供应商2 | 2,465.84万元 | 9.16% |
供应商3 | 2,248.00万元 | 8.35% |
供应商4 | 1,837.29万元 | 6.83% |
合计 | 1.99亿元 | 73.80% |
从2021年至今,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整体持续增长,从2021年的30.16%上升至2024年的73.80%。
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1、营业总收入同比降低17.21%,净利润亏损有所减小
2024年年度,*ST阳光营业总收入为3.68亿元,去年同期为4.44亿元,同比下降17.21%,净利润为-1.34亿元,去年同期为-2.24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有所减小。
净利润亏损有所减小的原因是:
虽然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2,964.11万元,去年同期为3,847.03万元,由盈转亏;
但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为-1.09亿元,去年同期为-2.58亿元,亏损有所减小。
净利润从2020年年度到2022年年度呈现下降趋势,从1.15亿元下降到-3.82亿元,而2022年年度到2024年年度呈现上升状态,从-3.82亿元增长到-1.34亿元。
2、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3.68亿元 | 4.44亿元 | -17.21% |
营业成本 | 2.06亿元 | 1.98亿元 | 3.69% |
销售费用 | 2,061.44万元 | 2,044.29万元 | 0.84% |
管理费用 | 6,020.31万元 | 6,057.74万元 | -0.62% |
财务费用 | 8,313.14万元 | 9,259.29万元 | -10.22% |
研发费用 | - | ||
所得税费用 | -751.13万元 | -2,493.52万元 | 69.88% |
2024年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2,964.11万元,去年同期为3,847.03万元,由盈转亏。
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主要是由于营业总收入本期为3.68亿元,同比下降17.21%。
3、非主营业务利润亏损有所减小
*ST阳光2024年年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1.11亿元,去年同期为-2.88亿元,亏损有所减小。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2,964.11万元 | 22.19% | 3,847.03万元 | -177.05%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1.09亿元 | 81.47% | -2.58亿元 | 57.81% |
营业外收入 | 2,295.88万元 | -17.19% | 205.48万元 | 1017.33% |
其他 | -2,504.58万元 | 18.75% | -2,120.82万元 | -18.10% |
净利润 | -1.34亿元 | 100.00% | -2.24亿元 | 40.40% |
对外股权投资资产逐年递减
在2024年报告期末,阳光股份用于对外股权投资的资产为6.03亿元,对外股权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为-1,276.65万元。
对外股权投资构成表
项目 | 2024年末资产 | 2024年末收益 |
---|---|---|
其他 | 0元 | 5.91亿元 |
合计 | 0元 | 5.91亿元 |
对外股权投资资产逐年递减
从同期对比来看,企业的对外股权投资资产于2024年末全部处置。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阳光股份属于商业地产运营及物业管理行业 商业地产行业近三年受消费升级及政策调控影响,整体呈现结构性分化,2023年核心城市优质商业项目空置率降至12.5%(克尔瑞数据),体验式业态占比提升至35%,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7.8万亿元(智研咨询),轻资产运营模式加速渗透,智慧化、社群化运营成为新增长点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阳光股份聚焦一二线城市社区商业,运营管理面积超200万㎡,在非国有商业地产运营商中位列区域前五,华北地区市占率约3.2%(2024中国商业地产百强报告)
3、主要竞争对手
公司名(股票代码) | 简介 | 发展详情 |
---|---|---|
阳光股份(000608) | 专注社区商业综合体开发运营,持有北京阳光大厦等标杆项目 | 2025年华北区域商业运营市占率3.8%(克而瑞TOP50) |
大悦城控股(000031) | 中粮集团旗下城市综合体运营商,拥有大悦城品牌 | 2024年商业地产业务营收占比42%,全国市占率5.1% |
金融街控股(000402) | 北京国资背景,核心商业项目集中在金融街区域 | 2025年商业物业租金收入同比增18%,持有型物业占比61% |
陆家嘴(600663) | 上海浦东核心商业地产开发商,运营陆家嘴中心等项目 | 2024年商业地产营收占比超55%,长三角市占率4.3% |
新城控股(601155) | 吾悦广场连锁商业品牌运营商,布局全国百城 | 2025年开业吾悦广场达205座,商业运营收入同比增25% |
员工逐渐增加
从2020年至今,公司员工人数整体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107人上升至2024年的348人。
本期企业员工构成情况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