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股份(688716)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但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
吉林省中研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于2023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谢怀杰”。公司主营业务是聚醚醚酮(PEEK)研发、生产及销售。主要产品和服务为树脂形态的PEEK。
根据中研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456.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4.81%。扣非净利润369.0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7.86倍。中研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566.02万元,业绩同比大幅增长64.30倍。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505.33万元,营收同比大幅增长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
营业收入情况
2024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化工新材料,主要产品包括纯树脂颗粒和复合增强颗粒两项,其中纯树脂颗粒占比54.70%,复合增强颗粒占比27.71%。
1、纯树脂颗粒
2024年纯树脂颗粒营收1.52亿元,同比去年的1.70亿元小幅下降了10.94%。同期,2024年纯树脂颗粒毛利率为34.56%,同比去年的37.61%小幅下降了8.11%。
2、复合增强颗粒
2024年复合增强颗粒营收7,677.48万元,同比去年的7,846.11万元基本持平。同期,2024年复合增强颗粒毛利率为47.19%,同比去年的43.28%小幅增长了9.03%。
3、纯树脂粗粉
2024年纯树脂粗粉营收2,745.72万元,同比去年的2,135.64万元增长了28.57%。同期,2024年纯树脂粗粉毛利率为42.12%,同比去年的48.24%小幅下降了12.69%。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但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
1、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64.81%,净利润同比增加64.30倍
2025年一季度,中研股份营业总收入为6,456.49万元,去年同期为3,917.5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4.81%,净利润为566.02万元,去年同期为8.6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4.30倍。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是(1)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352.62万元,去年同期为-41.47万元,扭亏为盈;(2)投资收益本期为213.15万元,去年同期为0.00元。
2、主营业务利润扭亏为盈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6,456.49万元 | 3,917.58万元 | 64.81% |
营业成本 | 3,572.79万元 | 2,244.15万元 | 59.20% |
销售费用 | 359.84万元 | 252.35万元 | 42.59% |
管理费用 | 1,281.37万元 | 1,092.56万元 | 17.28% |
财务费用 | 9.27万元 | -324.36万元 | 102.86% |
研发费用 | 831.18万元 | 679.74万元 | 22.28% |
所得税费用 | 32.94万元 | -23.81万元 | 238.35%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352.62万元,去年同期为-41.47万元,扭亏为盈。
主营业务利润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1)营业总收入本期为6,456.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4.81%;(2)毛利率本期为44.66%,同比小幅增长了1.94%。
3、非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中研股份2025年一季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246.33万元,去年同期为26.3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352.62万元 | 62.30% | -41.47万元 | 950.39% |
投资收益 | 213.15万元 | 37.66% | - | |
其他 | 54.32万元 | 9.60% | 48.66万元 | 11.65% |
净利润 | 566.02万元 | 100.00% | 8.67万元 | 6430.46% |
4、净现金流由正转负
2025年一季度,中研股份净现金流为-7,611.76万元,去年同期为1,790.03万元,由正转负。
净现金流由正转负的原因是:
虽然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本期为1,183.12万元,同比增长1,183.12万元;
但是(1)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本期为4,700.00万元,同比增长4,700.00万元;(2)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本期为4,700.00万元,同比增长4,700.00万元;(3)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本期为3,278.7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6.05%。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中研股份属于新材料行业中的特种工程塑料细分领域,核心产品为聚醚醚酮(PEEK)。 特种工程塑料行业近三年保持年均12%复合增长,2025年全球PEEK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5亿元,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人形机器人及航空航天领域轻量化需求。国产替代加速,国内企业通过技术突破逐步替代威格斯等国际龙头,未来五年行业将维持20%以上高增速,其中人形机器人领域需求增量或成核心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