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江高科(600895)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推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于1996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上海市浦东新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受让地块内的土地转让、房产开发与销售、房产租赁、数据通信服务,创业投资。主要产品是房地产销售、房产租赁。
根据张江高科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19亿元,同比增长24.41%。扣非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1.31%。张江高科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84亿元,业绩同比大幅增长138.17%。
营业收入情况
1、产业空间载体-租赁
2022年-2024年产业空间载体-租赁营收呈增长趋势,从2022年的8.32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49亿元。2024年产业空间载体-租赁毛利率为62.78%,同比去年的52.17%增长了20.34%。
2024年,该产品名称由“园区综合开发-租赁”变更为“产业空间载体-租赁”。
2、产业空间载体-销售
2021年-2024年产业空间载体-销售营收呈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12.04亿元,下降到2024年的9.11亿元。2020年-2024年产业空间载体-销售毛利率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80.22%,大幅下降到了2024年的49.06%。
2024年,该产品名称由“园区综合开发-销售”变更为“产业空间载体-销售”。
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增长推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1、营业总收入同比增加24.41%,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138.17%
2025年一季度,张江高科营业总收入为12.19亿元,去年同期为9.80亿元,同比增长24.41%,净利润为2.84亿元,去年同期为1.2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38.17%。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是:
虽然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1.04亿元,去年同期为2.8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但是(1)投资收益本期为2.36亿元,去年同期为-1.01亿元,扭亏为盈;(2)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为4,827.26万元,去年同期为-3,677.88万元,扭亏为盈。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63.54%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12.19亿元 | 9.80亿元 | 24.41% |
营业成本 | 8.74亿元 | 4.12亿元 | 111.86% |
销售费用 | 1,051.36万元 | 908.89万元 | 15.68% |
管理费用 | 1,595.15万元 | 2,007.95万元 | -20.56% |
财务费用 | 1.28亿元 | 1.20亿元 | 6.79% |
研发费用 | - | ||
所得税费用 | 1.04亿元 | 3,149.86万元 | 228.86%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04亿元,去年同期为2.8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63.54%。
虽然营业总收入本期为12.19亿元,同比增长24.41%,不过毛利率本期为28.36%,同比大幅下降了29.57%,导致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3、非主营业务利润扭亏为盈
张江高科2025年一季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2.84亿元,去年同期为-1.36亿元,扭亏为盈。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1.04亿元 | 36.74% | 2.87亿元 | -63.54% |
投资收益 | 2.36亿元 | 82.79% | -1.01亿元 | 333.7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4,827.26万元 | 16.97% | -3,677.88万元 | 231.25% |
其他 | 65.16万元 | 0.23% | 177.13万元 | -63.22% |
净利润 | 2.84亿元 | 100.00% | 1.20亿元 | 138.17% |
4、净现金流由负转正
2025年一季度,张江高科净现金流为5.27亿元,去年同期为-1.47亿元,由负转正。
净现金流由负转正的原因是:
虽然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29.1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6倍;
但是(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本期为9.9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05倍;(2)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10.4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3倍;(3)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本期为7.00亿元,同比增长7.00亿元。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张江高科属于科技园区开发与运营行业。 近三年科技园区开发行业受政策驱动加速整合,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2023年市场规模超1.2万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1.5万亿元。行业正向数字化、生态化转型,专业化运营与产城融合成为核心趋势,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引领全国60%以上的增量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