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益达(002137)2024年三季报解读: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深圳市实益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陈亚妹”。公司主营业务为智能硬件制造业务、智能终端产品业务及智慧营销业务。主要产品为。
根据实益达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2024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52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扣非净利润1,754.85万元,同比下降28.64%。实益达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3,977.14万元,业绩同比小幅下降7.52%。
营业收入情况
2023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工业,主要产品包括智能终端产品和智能硬件制造两项,其中智能终端产品占比72.00%,智能硬件制造占比26.52%。
1、智能终端产品
2023年智能终端产品营收4.28亿元,同比去年的3.63亿元增长了17.98%。2021年-2023年智能终端产品毛利率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1年的15.19%,大幅增长到了2023年的26.27%。
2、智能硬件制造
2021年-2023年智能硬件制造营收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2.83亿元,大幅下降到2023年的1.58亿元。2023年智能硬件制造毛利率为9.2%,同比去年的27.34%大幅下降了66.35%。
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1、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7.52%
本期净利润为3,977.14万元,去年同期4,300.73万元,同比小幅下降7.52%。
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1)投资收益本期为1,298.17万元,去年同期为935.2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资产减值损失本期损失477.83万元,去年同期损失714.3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但是(1)所得税费用本期支出662.97万元,去年同期支出277.7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收益9.19万元,去年同期收益342.1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3,687.81万元,去年同期为3,962.06万元,同比小幅下降。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小幅下降6.92%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4.52亿元 | 4.50亿元 | 0.41% |
营业成本 | 3.52亿元 | 3.51亿元 | 0.35% |
销售费用 | 1,253.40万元 | 1,128.92万元 | 11.03% |
管理费用 | 2,531.07万元 | 2,174.09万元 | 16.42% |
财务费用 | -150.90万元 | -325.84万元 | 53.69% |
研发费用 | 2,242.74万元 | 2,712.50万元 | -17.32% |
所得税费用 | 662.97万元 | 277.78万元 | 138.67% |
2024年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3,687.81万元,去年同期为3,962.06万元,同比小幅下降6.92%。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小幅下降原因是:
主营业务利润下降项目 | 本期值 | 同比增减 | 主营业务利润增长项目 | 本期值 | 同比增减 |
---|---|---|---|---|---|
管理费用 | 2,531.07万元 | 16.42% | 营业总收入 | 4.52亿元 | 0.41% |
财务费用 | -150.90万元 | 53.69% | 研发费用 | 2,242.74万元 | -17.32% |
3、非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实益达2024年三季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952.30万元,去年同期为616.4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3,687.81万元 | 92.73% | 3,962.06万元 | -6.92% |
投资收益 | 1,298.17万元 | 32.64% | 935.26万元 | 38.80% |
资产减值损失 | -477.83万元 | -12.01% | -714.31万元 | 33.11% |
其他 | 155.33万元 | 3.91% | 399.63万元 | -61.13% |
净利润 | 3,977.14万元 | 100.00% | 4,300.73万元 | -7.52% |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实益达属于电子制造服务(EMS)行业,专注于智能硬件及物联网解决方案的设计与生产。 电子制造服务行业近三年受5G、AIoT等技术驱动,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达7.8%,2024年全球规模预计突破8000亿美元。未来趋势聚焦智能化制造和绿色生产,汽车电子、工业物联网等细分领域增长显著,2025年行业渗透率有望提升至28%。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实益达在国内EMS行业中处于中游梯队,2024年市占率约1.5%,核心客户涵盖消费电子及汽车电子领域,但整体规模与头部企业存在差距,供应链整合能力待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