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安科技(300767)2024年三季报解读: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震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李涛”。公司专业从事建筑减隔震技术咨询,减隔震结构分析设计,减隔震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检测、安装指导及更换,减隔震建筑监测,售后维护等成套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有建筑隔震橡胶支座、弹性滑板支座、消能阻尼器、公路桥梁支座。
根据震安科技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披露,2024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1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07%。扣非净利润-6,488.73万元,由盈转亏。震安科技2024年第三季度净利润-5,628.28万元,业绩由盈转亏。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9,818.22万元,营收同比大幅下降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营业收入情况
2023年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隔震产品生产,占比高达71.84%,主要产品包括隔震支座和消能阻尼器两项,其中隔震支座占比68.49%,消能阻尼器占比27.12%。
1、隔震支座
2023年隔震支座营收4.75亿元,同比去年的5.75亿元下降了17.28%。同期,2023年隔震支座毛利率为34.16%,同比去年的45.05%下降了24.17%。
2、消能阻尼器
2023年消能阻尼器营收1.88亿元,同比去年的2.81亿元大幅下降了32.94%。2019年-2023年消能阻尼器毛利率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19年的54.75%,大幅下降到了2023年的34.91%。
净利润近3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1、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1.07%,净利润由盈转亏
2024年三季度,震安科技营业总收入为3.18亿元,去年同期为5.4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07%,净利润为-5,628.28万元,去年同期为1,629.13万元,由盈转亏。
净利润由盈转亏的原因是(1)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3,660.50万元,去年同期为3,078.30万元,由盈转亏;(2)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损失3,234.58万元,去年同期损失2,175.7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2、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3.18亿元 | 5.40亿元 | -41.07% |
营业成本 | 2.07亿元 | 3.39亿元 | -38.74% |
销售费用 | 6,498.55万元 | 7,424.82万元 | -12.48% |
管理费用 | 3,530.91万元 | 4,074.70万元 | -13.35% |
财务费用 | 1,952.19万元 | 1,813.25万元 | 7.66% |
研发费用 | 2,272.49万元 | 3,118.88万元 | -27.14% |
所得税费用 | -191.23万元 | -305.06万元 | 37.31% |
2024年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3,660.50万元,去年同期为3,078.30万元,由盈转亏。
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主要是由于(1)营业总收入本期为3.1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1.07%;(2)毛利率本期为34.88%,同比小幅下降了2.48%。
3、非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增大
震安科技2024年三季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2,159.01万元,去年同期为-1,754.22万元,亏损增大。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3,660.50万元 | 65.04% | 3,078.30万元 | -218.91% |
信用减值损失 | -3,234.58万元 | 57.47% | -2,175.78万元 | -48.66% |
其他 | 1,403.37万元 | -24.93% | 467.44万元 | 200.22% |
净利润 | -5,628.28万元 | 100.00% | 1,629.13万元 | -445.48% |
全球排名
截止到2025年3月6日,震安科技近十二个月的滚动营收为6.94亿元,在建筑五金行业中,震安科技的全球营收规模排名为2名,全国排名为2名。
建筑五金营收排名
公司 | 营收(亿元) | 营收增长率(%) | 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增长率(%) |
---|---|---|---|---|
坚朗五金 | 78.0 | 5.01 | 3.24 | -26.54 |
震安科技 | 6.94 | 6.14 | -0.41 | -- |
注:营收和盈利数据为ttm(最近12个月),CAGR(年复合增速)依据过去三个财年进行计算,营收和盈利数据已统一转换为人民币。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震安科技属于建筑减隔震行业,专注于建筑隔震支座的研发、生产及技术推广。 建筑减隔震行业近三年受政策驱动持续扩容,2024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年均增速超25%。《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强制执行下,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需求激增,叠加城市更新与防灾韧性城市建设,行业渗透率提升至15%。预计未来五年市场空间将达300亿元,技术迭代向智能化、标准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