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股份(603758)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重庆秦安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YUANMINGTANG”。公司主营业务是汽车发动机核心零部件——气缸体、气缸盖、曲轴等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为乘用车发动机气缸体、气缸盖、曲轴、变速器箱体、变矩器壳体等。
根据秦安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97亿元,同比下降28.59%。扣非净利润3,184.5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1.76%。秦安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279.47万元,业绩同比大幅下降32.73%。
营业收入情况
2024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汽车零部件,主要产品包括缸盖、缸体、变速器箱体及其他三项,缸盖占比54.87%,缸体占比19.36%,变速器箱体及其他占比13.34%。
1、缸盖
2019年-2024年缸盖营收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19年的1.67亿元,大幅增长到2024年的8.78亿元。2024年缸盖毛利率为16.92%,同比去年的22.17%下降了23.68%。
2、缸体
2021年-2024年缸体营收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21年的7.04亿元,大幅下降到2024年的3.10亿元。2022年-2024年缸体毛利率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2年的19.13%,大幅增长到了2024年的46.85%。
3、变速器箱体及其他
2024年变速器箱体及其他营收2.13亿元,同比去年的2.49亿元小幅下降了14.43%。同期,2024年变速器箱体及其他毛利率为4.38%,同比去年的25.61%大幅下降了82.9%。
2023年,该产品名称由“变速器箱体等其他”变更为“变速器箱体及其他”。
4、曲轴
2022年-2024年曲轴营收呈小幅增长趋势,从2022年的1.54亿元,小幅增长到2024年的1.67亿元。2024年曲轴毛利率为30.58%,同比去年的27.72%小幅增长了10.32%。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1、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2.73%
本期净利润为3,279.47万元,去年同期4,875.3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2.73%。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为56.79万元,去年同期为-1,993.56万元,扭亏为盈;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3,480.70万元,去年同期为7,574.5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4.05%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2.97亿元 | 4.16亿元 | -28.59% |
营业成本 | 2.31亿元 | 3.04亿元 | -24.15% |
销售费用 | 294.24万元 | 515.01万元 | -42.87% |
管理费用 | 2,158.48万元 | 2,467.09万元 | -12.51% |
财务费用 | -357.88万元 | -498.86万元 | 28.26% |
研发费用 | 849.29万元 | 803.95万元 | 5.64% |
所得税费用 | 341.23万元 | 873.44万元 | -60.93%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3,480.70万元,去年同期为7,574.5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4.05%。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1)营业总收入本期为2.97亿元,同比下降28.59%;(2)毛利率本期为22.44%,同比下降了4.54%。
3、净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13.22倍
2025年一季度,秦安股份净现金流为-2.39亿元,去年同期为-1,679.51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13.22倍。
净现金流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本期为2.40亿元,同比下降26.64%;
但是(1)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本期为1.28亿元,同比增长1.28亿元;(2)投资支付的现金本期为1.20亿元,同比增长1.20亿元;(3)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本期为3.51亿元,同比下降19.63%。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秦安股份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聚焦于动力系统核心零部件领域。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近三年受新能源汽车快速渗透驱动,动力系统向电动化、集成化转型加速,轻量化及智能化需求提升。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市场增速放缓,电动化相关部件如电驱壳体、电池结构件等增量显著。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市场规模超30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约18%,本土企业凭借成本及响应优势加速替代进口,但技术迭代压力增大。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秦安股份在国内动力系统零部件领域处于中等规模企业梯队,其曲轴、气缸体等产品主要配套长安、吉利等自主品牌车企,2024年国内燃油车曲轴细分市场占有率约3%-5%,新能源电驱壳体业务尚处产能爬坡阶段,供货规模未达行业头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