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派格(603956)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亏损增大导致净利润同比亏损增大
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于2019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李纪玺”。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供水设备、智慧水务及智慧水厂等三大业务板块。公司的主要产品有楼宇二次供水设备、城镇供水管网加压泵站供水设备。
根据威派格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24%。扣非净利润-6,855.7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威派格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644.42万元,业绩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8,599.71万元,营收同比大幅下降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营业收入情况
2024年公司主要从事水资源专用设备制造业、水务水利行业软件与解决方案、其他,主要产品包括智慧供水、智慧水厂、智慧水务三项,智慧供水占比44.07%,智慧水厂占比23.80%,智慧水务占比17.21%。
1、智慧水厂
2024年智慧水厂营收2.95亿元,同比去年的1.05亿元大幅增长了180.02%。同期,2024年智慧水厂毛利率为32.11%,同比去年的33.77%小幅下降了4.92%。
2、智慧水务
2024年智慧水务营收2.13亿元,同比去年的2.72亿元下降了21.66%。同期,2024年智慧水务毛利率为57.92%,同比去年的52.96%小幅增长了9.37%。
3、空间计算
2024年空间计算营收7,254.03万元,同比去年的6,971.99万元小幅增长了4.05%。同期,2024年空间计算毛利率为32.29%,同比去年的51.57%大幅下降了37.39%。
2024年,该产品名称由“数字化测绘”变更为“空间计算”。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亏损增大导致净利润同比亏损增大
1、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50.24%,净利润亏损持续增大
2025年一季度,威派格营业总收入为1.07亿元,去年同期为2.1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24%,净利润为-6,644.42万元,去年同期为-2,674.90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净利润亏损增大的原因是:
虽然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收益1,968.63万元,去年同期收益783.7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8,909.54万元,去年同期为-4,162.32万元,亏损增大。
2、主营业务利润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1.07亿元 | 2.14亿元 | -50.24% |
营业成本 | 5,749.36万元 | 9,997.10万元 | -42.49% |
销售费用 | 6,627.60万元 | 7,796.98万元 | -15.00% |
管理费用 | 3,889.96万元 | 4,061.02万元 | -4.21% |
财务费用 | 721.88万元 | 543.37万元 | 32.85% |
研发费用 | 2,337.81万元 | 3,017.43万元 | -22.52% |
所得税费用 | -911.64万元 | -883.40万元 | -3.20%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8,909.54万元,去年同期为-4,162.32万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增大主要是由于(1)营业总收入本期为1.0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50.24%;(2)毛利率本期为46.11%,同比小幅下降了7.27%。
全球排名
截止到2025年6月20日,威派格近十二个月的滚动营收为12亿元,在净水供水设备行业中,威派格的全球营收规模排名为3名,全国排名为2名。
净水供水设备营收排名
公司 | 营收(亿元) | 营收增长率(%) | 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增长率(%) |
---|---|---|---|---|
Woongjin Coway 康唯雅 | 225 | 5.56 | 30 | 6.70 |
开能健康 | 17 | 3.76 | 0.84 | -7.28 |
威派格 | 12 | -0.64 | -2.12 | -- |
注:营收和盈利数据为ttm(最近12个月),CAGR(年复合增速)依据过去三个财年进行计算,营收和盈利数据已统一转换为人民币。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威派格属于智慧水务设备制造行业,聚焦于二次供水系统及水务信息化解决方案。 智慧水务行业近三年受政策推动加速发展,市场规模年均增长率超15%,2025年预计突破千亿元。未来趋势包括物联网深度集成、老旧管网改造需求释放及AI驱动的智能运维升级,政策端“十四五”水务数字化规划将进一步打开市场空间。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威派格在国内二次供水设备领域处于第二梯队,2024年区域市场占有率约8%-10%,其优势集中在华东及华南地区,水务信息化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5%,但整体市占率低于头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