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动力(603129)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两轮车收入的大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增长,净利润近10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于2017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赖国贵”。公司主营业务是全地形车、中大排量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400cc至1000cc排量段CForce、UForce、ZForce四轮全地形车。
根据春风动力2024年年度财报披露,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150.38亿元,同比增长24.18%。扣非净利润14.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8.53%。春风动力2024年年度净利润14.94亿元,业绩同比大幅增长41.37%。
两轮车收入的大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增长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机车制造业,主要产品包括四轮车和两轮车两项,其中四轮车占比47.95%,两轮车占比42.79%。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机车制造业 | 146.80亿元 | 97.62% | 30.67% |
其他业务 | 3.58亿元 | 2.38% | 4.94%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四轮车 | 72.10亿元 | 47.95% | 36.51% |
两轮车 | 64.35亿元 | 42.79% | 21.68% |
配件及其他 | 10.35亿元 | 6.89% | 45.92% |
其他业务 | 3.58亿元 | 2.37% | - |
2、两轮车收入的大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增长
2024年公司营收150.3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21.10亿元相比,增长了24.18%。
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1)两轮车本期营收64.35亿元,去年同期为44.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43.65%。
(2)四轮车本期营收72.10亿元,去年同期为65.0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了10.85%。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4年报营收 | 2023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四轮车 | 72.10亿元 | 65.04亿元 | 10.85% |
两轮车 | 64.35亿元 | 44.79亿元 | 43.65% |
配件及其他 | 10.35亿元 | 7.93亿元 | 30.5% |
其他业务 | 3.58亿元 | 3.33亿元 | - |
合计 | 150.38亿元 | 121.10亿元 | 24.18% |
3、两轮车毛利率的小幅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的小幅下降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2.73%,同比小幅下降到了今年的30.06%,主要是因为两轮车本期毛利率21.68%,去年同期为24.64%,同比小幅下降12.01%。
净利润近10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1、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1.37%
本期净利润为14.94亿元,去年同期10.5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37%。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17.47亿元,去年同期为12.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净利润2015年年度到2024年年度呈现上升趋势,从5,928.50万元增长到14.94亿元。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45.05%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150.38亿元 | 121.10亿元 | 24.18% |
营业成本 | 105.17亿元 | 81.47亿元 | 29.10% |
销售费用 | 10.57亿元 | 12.47亿元 | -15.23% |
管理费用 | 7.13亿元 | 5.67亿元 | 25.78% |
财务费用 | -3.10亿元 | -1.91亿元 | -62.27% |
研发费用 | 10.26亿元 | 9.24亿元 | 11.00% |
所得税费用 | 1.35亿元 | 1.35亿元 | 0.22% |
2024年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7.47亿元,去年同期为12.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5.05%。
虽然毛利率本期为30.06%,同比小幅下降了2.67%,不过营业总收入本期为150.38亿元,同比增长24.18%,推动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3、费用情况
2024年公司营收150.38亿元,同比增长24.18%,不仅营收在增长,而且财务收益也在增长。
1)财务收益大幅增长
本期财务费用为-3.10亿元,表示有财务收益,同时这种收益较上期大幅增长了62.27%。值得一提的是,本期财务收益占净利润的比重达到20.73%。重要原因在于:
(1)汇兑收益本期为1.33亿元,去年同期为4,858.0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73.11%。
(2)利息收入本期为1.97亿元,去年同期为1.57亿元,同比增长了25.87%。
财务费用主要构成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
减:利息收入 | -1.97亿元 | -1.57亿元 |
汇兑损益 | -1.33亿元 | -4,858.03万元 |
其他 | 2,035.97万元 | 1,453.26万元 |
合计 | -3.10亿元 | -1.91亿元 |
2)销售费用下降
本期销售费用为10.57亿元,同比下降15.23%。
销售费用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职工薪酬本期为2.06亿元,去年同期为1.72亿元,同比增长了19.98%;
但是(1)广告促销费本期为5.91亿元,去年同期为7.89亿元,同比下降了25.11%;(2)其他本期为3,952.68万元,去年同期为7,078.9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了44.16%;
销售费用主要构成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
广告促销费 | 5.91亿元 | 7.89亿元 |
职工薪酬 | 2.06亿元 | 1.72亿元 |
仓储费 | 9,474.43万元 | 9,642.34万元 |
其他 | 1.65亿元 | 1.89亿元 |
合计 | 10.57亿元 | 12.47亿元 |
4、净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5.44倍
2024年年度,春风动力净现金流为23.33亿元,去年同期为3.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4倍。
在建工程余额大幅减少
2024年,春风动力在建工程余额合计1.44亿元。主要在建的重要工程是设备安装工程。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期末余额 | 本期投入金额 | 本期转固金额 | 工程进度 |
---|---|---|---|---|
设备安装工程 | 1.14亿元 | 2.70亿元 | 2.78亿元 | 未完工 |
基建 | 2,041.71万元 | 1.82亿元 | 2.18亿元 | 未完工 |
基建(大额新增投入项目)
建设目标:春风动力基建旨在通过提升区域内的交通网络、能源供应设施及公共事业服务等关键基础设施的质量与效率,支持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并促进可持续发展。该项目还将致力于引入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增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水平和环境友好性。
建设内容:春风动力基建主要包括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布局、智能电网升级、污水处理厂扩建等多个子项目。此外,还包括对现有公共交通系统的技术革新,比如引入无人驾驶公交车辆试点项目,以及加强数字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效能。
建设时间和周期:据计划,整个春风动力基建项目预计从2025年初开始启动,整体建设周期大约为3-5年。其中,各个子项目会根据其规模大小和技术复杂度安排不同的实施时间表,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工程进度的稳步推进。
预期收益:一旦完成,春风动力基建预计将显著减少交通拥堵情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城市需求。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进入该地区,促进就业机会的增长,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及其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属于交运设备行业,专注于全地形车、中大排量摩托车及电动摩托车的研发制造。 交运设备行业近三年保持稳步增长,2022年全地形车及中大排量摩托车全球市场规模超300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约8%。未来行业将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高端休闲运动装备需求持续释放,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空间突破40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在全球供应链中占比有望提升至35%以上。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春风动力在国内全地形车市场占有率超60%,稳居出口龙头地位,其大排量摩托车在250cc以上细分领域市占率约25%。2024年海外业务营收占比达72%,在欧洲四轮全地形车市场占有率连续五年位列前三。
3、主要竞争对手
公司名(股票代码) | 简介 | 发展详情 |
---|---|---|
春风动力(603129) | 全地形车及大排量摩托车制造商,产品覆盖400-1000cc动力段 | 2024年全地形车出口量占国内总量58%,北美市占率19% |
钱江摩托(000913) | 吉利控股旗下摩托车企业,涵盖街车、巡航车及新能源车型 | 250cc以上摩托车市占率18%,2024年新能源车型营收占比31% |
隆鑫通用(603766) | 通用机械与摩托车综合制造商,主力产品含300-500cc发动机 | 2024年四轮全地形车产量突破12万台,出口规模国内第二 |
宗申动力(001696) | 动力系统核心供应商,涉足摩托车、特种车辆及新能源领域 | 大排量发动机年供货量超80万台,配套市占率27% |
林海股份(600099) | 小型通用动力机械专家,产品线含ATV及特种作业车辆 | 2024年全地形车营收同比增39%,军用特种车订单占比42% |
生产人员人数增加
从2020年至今,公司员工人数整体持续增长,从2020年的1912人上升至2024年的6911人。
其中,公司的生产人员人数上升了61.53%,从2023年的2709人增加到2024年的4376人,2024年生产人员整体占比较高,占员工总数的6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