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控股(000042)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房地产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大幅下降,高负债且资产负债率持续增加
深圳市中洲投资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黄光苗”。公司是主营业务为地产开发、酒店经营、物业服务、商业管理等领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房地产、服务、酒店、施工。
根据中洲控股2024年年度财报披露,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43.2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3.26%。扣非净利润-18.63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有所减小。中洲控股2024年年度净利润-25.06亿元,业绩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近五年以来,企业的净利润有2年为负,分别为2023年、2024年。在近10年中,2024年年报的净利润亏损达到25.06亿元,而总盈利只有-20.68亿元,一年亏掉近十年的总盈利。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6.56亿元,营收同比大幅下降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房地产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大幅下降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主要从事房地产、服务、施工。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房地产 | 37.54亿元 | 86.83% | 36.91% |
服务 | 3.92亿元 | 9.06% | 38.09% |
施工 | 8,931.99万元 | 2.07% | 28.20% |
其他业务 | 8,846.71万元 | 2.04% | -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房地产 | 37.54亿元 | 86.83% | 36.91% |
服务 | 3.92亿元 | 9.06% | - |
施工 | 8,931.99万元 | 2.07% | - |
其他业务 | 8,846.71万元 | 2.04% | - |
分地区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四川地区 | 1.61亿元 | 3.72% | 68.57% |
上海地区 | 2,060.13万元 | 0.48% | - |
其他业务 | 41.42亿元 | 95.8% | - |
2、房地产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大幅下降
2024年公司营收43.2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76.21亿元相比,大幅下降了43.26%,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本期营收37.54亿元,去年同期为70.5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46.8%。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4年报营收 | 2023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房地产 | 37.54亿元 | 70.57亿元 | -46.8% |
其他业务 | 5.69亿元 | 5.64亿元 | - |
合计 | 43.24亿元 | 76.21亿元 | -43.26% |
3、房地产毛利率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毛利率的小幅增长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34.23%,同比小幅增长到了今年的35.81%,主要是因为房地产本期毛利率36.91%,去年同期为35.09%,同比小幅增长5.19%。
4、广东地区销售额小幅下降
国内地区方面,虽然广东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小幅下降12.63%,但是比重却从上期的65.17%大幅增长到了本期的100.35%。同期四川地区的销售额同比大幅下降94.46%,比重从上期的38.11%大幅下降到了本期的3.72%。
5、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逐渐增加
目前公司上游供应商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供应商占年度采购的75.95%。公司对第一大供应商(中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存在一定的依赖,2024年第一大供应商(中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占年度采购的比例高达72.53%。第二大供应商占比1.25%。
前五大供应商情况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金额 | 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 |
---|---|---|
中航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8.53亿元 | 72.53% |
供应商2 | 1,473.73万元 | 1.25% |
供应商3 | 1,015.87万元 | 0.86% |
供应商4 | 789.68万元 | 0.67% |
供应商5 | 753.97万元 | 0.64% |
合计 | 8.94亿元 | 75.95% |
从2022年至今,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整体持续增长,从2022年的42.62%上升至2024年的75.95%。
净利润近6年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1、净利润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本期净利润为-25.06亿元,去年同期-21.16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
净利润亏损增大的原因是:
虽然(1)资产减值损失本期损失17.72亿元,去年同期损失22.07亿元,同比下降;(2)所得税费用本期支出2.51亿元,去年同期支出4.85亿元,同比大幅下降。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1.91亿元,去年同期为5.08亿元,由盈转亏。
在近10年中,2024年年报的净利润亏损达到25.06亿元,而总盈利只有-20.68亿元,一年亏掉近十年的总盈利。
2、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43.24亿元 | 76.21亿元 | -43.26% |
营业成本 | 27.75亿元 | 50.12亿元 | -44.63% |
销售费用 | 3.13亿元 | 3.16亿元 | -1.07% |
管理费用 | 2.33亿元 | 2.84亿元 | -17.77% |
财务费用 | 6.82亿元 | 5.30亿元 | 28.65% |
研发费用 | 712.78万元 | 915.35万元 | -22.13% |
所得税费用 | 2.51亿元 | 4.85亿元 | -48.18% |
2024年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91亿元,去年同期为5.08亿元,由盈转亏。
虽然毛利率本期为35.81%,同比小幅增长了1.58%,不过营业总收入本期为43.2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3.26%,导致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3、非主营业务利润亏损有所减小
中洲控股2024年年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20.63亿元,去年同期为-21.39亿元,亏损有所减小。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1.91亿元 | 7.62% | 5.08亿元 | -137.55% |
资产减值损失 | -17.72亿元 | 70.71% | -22.07亿元 | 19.72% |
其他 | 5,651.39万元 | -2.26% | 1.88亿元 | -69.91% |
净利润 | -25.06亿元 | 100.00% | -21.16亿元 | -18.42% |
4、财务费用增长
2024年公司营收43.2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3.26%,虽然营收在下降,但是财务费用却在增长。
本期财务费用为6.82亿元,同比增长28.65%。财务费用增长的原因是:
财务费用主要构成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
利息支出 | 7.91亿元 | 9.21亿元 |
减:已资本化的利息费用(注) | 9,155.57万元 | 3.45亿元 |
其他 | -2.00亿元 | -7.36亿元 |
合计 | 6.82亿元 | 5.30亿元 |
5、净现金流由负转正
2024年年度,中洲控股净现金流为28.61亿元,去年同期为-1.20亿元,由负转正。
高负债且资产负债率持续增加
2024年年度,企业资产负债率为89.98%,去年同期为81.98%,负债率很高且增加了8.00%。
资产负债率同比增长主要是总负债本期为275.60亿元,同比小幅增长8.64%
1、有息负债近5年呈现下降趋势
有息负债从2020年年度到2024年年度近5年呈现下降趋势。有息负债的持续下降说明公司负债结构在不断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息负债下降的情况下,有息负债的利率从2021年到2024年呈现上升趋势。
近5年年度有息负债利率
年份 | 2024 |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
利率(%) | 3.79 | 2.91 | 3.78 | 6.59 | 8.31 |
2、偿债能力:货币资金/短期债务同比大幅增长
近五期偿债能力指标汇总
2024年年报 | 2024年三季报 | 2024年中报 | 2024年一季报 | 2023年年报 | |
---|---|---|---|---|---|
流动比率 | 1.38 | 1.76 | 1.72 | 1.94 | 1.80 |
速动比率 | 0.38 | 0.26 | 0.27 | 0.40 | 0.38 |
现金比率(%) | 0.20 | 0.06 | 0.05 | 0.19 | 0.24 |
资产负债率(%) | 89.98 | 81.98 | 77.61 | 80.14 | 81.56 |
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 | 2.16 | 2.48 | 3.98 | 5.73 | 1.77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短期债务 | 2.64 | 0.46 | 0.26 | 0.07 | 0.45 |
货币资金/短期债务 | 1.71 | 0.28 | 0.25 | 1.84 | 1.87 |
货币资金/短期债务为1.71,去年同期为0.28,同比大幅增长;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中洲控股属于中国房地产开发与经营行业。 2023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政策端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优化限购限贷等举措稳定市场,但整体销售规模同比收缩约12%。核心城市改善型需求支撑部分结构性机会,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仍存。中长期看,行业将向精细化运营、绿色低碳及城市更新转型,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约18万亿元,头部企业通过多元化业务提升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