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603099)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长白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于2014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主要从事旅游客运业务、温泉开发业务、酒店管理业务、旅行社业务、景区管理业务。公司的主要产品及服务有旅游客运、温泉开发、酒店管理、旅行社、景区管理。
根据长白山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扣非净利润439.7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62.13%。长白山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40.29万元,业绩同比大幅下降58.86%。
营业收入情况
2024年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旅游客运,占比高达72.31%。
1、旅游客运
2022年-2024年旅游客运营收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2年的1.23亿元,大幅增长到2024年的5.38亿元。2024年旅游客运毛利率为45.55%,同比去年的48.72%小幅下降了6.51%。
2023年,该产品名称由“游客运营”变更为“旅游客运”。
2、酒店
2020年-2024年酒店营收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0年的3,095.27万元,大幅增长到2024年的1.40亿元。2024年酒店毛利率为30.85%,同比去年的32.08%小幅下降了3.83%。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1、营业总收入基本持平,净利润同比大幅降低58.86%
2025年一季度,长白山营业总收入为1.29亿元,去年同期为1.28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净利润为440.29万元,去年同期为1,070.1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8.86%。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所得税费用本期支出349.75万元,去年同期支出520.4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789.29万元,去年同期为1,702.8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53.65%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1.29亿元 | 1.28亿元 | 0.73% |
营业成本 | 9,938.20万元 | 9,180.35万元 | 8.26% |
销售费用 | 407.32万元 | 463.40万元 | -12.10% |
管理费用 | 1,538.75万元 | 1,264.97万元 | 21.64% |
财务费用 | 80.35万元 | 49.71万元 | 61.64% |
研发费用 | - | ||
所得税费用 | 349.75万元 | 520.49万元 | -32.80%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789.29万元,去年同期为1,702.87万元,同比大幅下降53.65%。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1)管理费用本期为1,538.75万元,同比增长21.64%;(2)毛利率本期为22.86%,同比下降了5.36%。
全球排名
截止到2025年6月20日,长白山近十二个月的滚动营收为7.43亿元,在旅游景区行业中,长白山的全球营收规模排名为6名,全国排名为6名。
旅游景区营收排名
公司 | 营收(亿元) | 营收增长率(%) | 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增长率(%) |
---|---|---|---|---|
黄山旅游 | 19 | 29.21 | 3.15 | 93.51 |
曲江文旅 | 13 | -2.82 | -1.31 | -- |
峨眉山A | 10 | 17.25 | 2.35 | 134.98 |
丽江股份 | 8.08 | 31.15 | 2.11 | -- |
九华旅游 | 7.64 | 21.55 | 1.86 | 45.39 |
长白山 | 7.43 | 56.87 | 1.44 | -- |
三特索道 | 6.92 | 16.80 | 1.42 | -- |
ST智知 | 6.65 | -10.78 | 0.21 | -2.25 |
西安旅游 | 5.82 | 1.26 | -2.60 | -- |
云南旅游 | 5.57 | -26.76 | -0.28 | -- |
注:营收和盈利数据为ttm(最近12个月),CAGR(年复合增速)依据过去三个财年进行计算,营收和盈利数据已统一转换为人民币。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长白山属于旅游业中的冰雪经济与景区综合运营行业。 近三年,冰雪旅游行业受政策支持和消费升级推动快速扩张,2024年冰雪经济市场规模突破6000亿元,复合增长率超15%。未来,冬奥效应持续释放、文旅融合深化及数字化体验升级将驱动行业增长,预计2025年冰雪旅游市场规模达8000亿元,长线游、高端定制产品占比提升,东北、华北核心景区资源稀缺性进一步凸显。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长白山作为东北冰雪旅游龙头,2024年主景区接待游客量突破150万人次,区域市场份额超60%,冰雪项目营收占比达48%。其温泉酒店和定制旅游产品在高端市场占有率约35%,但全国景区综合排名位列第八,与头部企业存在品牌辐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