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恒生物(688639)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安徽华恒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郭恒华”。公司是从事氨基酸产品的技术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L-丙氨酸、DL-丙氨酸、β-丙氨酸、L-缬氨酸、D-泛酸钙、D-泛醇等。
根据华恒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20%。扣非净利润5,070.6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0.98%。华恒生物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4,913.90万元,业绩同比大幅下降42.77%。
营业收入情况
2024年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生物制造行业,其中氨基酸产品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69.29%。
1、氨基酸产品
2021年-2024年氨基酸产品营收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1年的8.06亿元,大幅增长到2024年的15.09亿元。2024年氨基酸产品毛利率为30.0%,同比去年的43.32%大幅下降了30.75%。
2、维生素产品
2024年维生素产品营收2.07亿元,同比去年的2.18亿元小幅下降了5.04%。同期,2024年维生素产品毛利率为20.77%,同比去年的55.1%大幅下降了62.3%。
2023年,该产品名称由“其他产品”变更为“维生素产品”。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1、营业总收入同比大幅增加37.20%,净利润同比大幅降低42.77%
2025年一季度,华恒生物营业总收入为6.87亿元,去年同期为5.0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20%,净利润为4,913.90万元,去年同期为8,586.8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42.77%。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所得税费用本期支出554.36万元,去年同期支出1,071.7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5,432.12万元,去年同期为8,917.7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9.09%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6.87亿元 | 5.01亿元 | 37.20% |
营业成本 | 5.20亿元 | 3.33亿元 | 56.34% |
销售费用 | 2,086.01万元 | 1,087.19万元 | 91.87% |
管理费用 | 4,927.88万元 | 3,235.21万元 | 52.32% |
财务费用 | 522.49万元 | 460.23万元 | 13.53% |
研发费用 | 3,387.62万元 | 2,848.43万元 | 18.93% |
所得税费用 | 554.36万元 | 1,071.73万元 | -48.27%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5,432.12万元,去年同期为8,917.7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9.09%。
虽然营业总收入本期为6.8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7.20%,不过毛利率本期为24.31%,同比下降了9.27%,导致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全球排名
截止到2025年6月20日,华恒生物近十二个月的滚动营收为22亿元,在合成生物学行业中,华恒生物的全球营收规模排名为3名,全国排名为3名。
合成生物学营收排名
公司 | 营收(亿元) | 营收增长率(%) | 净利润(亿元) | 净利润增长率(%) |
---|---|---|---|---|
川宁生物 | 58 | 21.23 | 14 | 132.55 |
凯赛生物 | 30 | 10.41 | 4.89 | -7.00 |
华恒生物 | 22 | 31.67 | 1.90 | 4.05 |
Twist Bioscience | 22 | 33.23 | -15.01 | -- |
Ginkgo Bioworks | 16 | -10.23 | -39.33 | -- |
ST宁科 | 3.45 | 21.53 | -5.39 | -- |
AbSci | 0.33 | -1.76 | -7.41 | -- |
注:营收和盈利数据为ttm(最近12个月),CAGR(年复合增速)依据过去三个财年进行计算,营收和盈利数据已统一转换为人民币。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华恒生物属于生物发酵行业,专注于以微生物细胞工厂为核心的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研发与生产 近三年中国生物发酵行业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3年CR3达21%,上游原材料议价能力较强,下游需求持续释放但集中度偏低。未来行业将加速向绿色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升级,合成生物学技术驱动生产效率提升,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4000亿元,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壁垒巩固竞争优势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华恒生物处于行业第二梯队,2023年营收规模约50亿元,在丙氨酸细分领域全球市占率超60%,但整体生物发酵市场份额低于5%,核心产品技术领先但行业横向拓展仍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