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龙高科(300912)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大幅下降,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导致净利润由盈转亏
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臧志成”。公司主营业务为大气污染治理装备及新能源热管理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根据凯龙高科2024年年度财报披露,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5.7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52%。扣非净利润-2.80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增大。凯龙高科2024年年度净利润-2.80亿元,业绩由盈转亏。近五年以来,企业的净利润有3年为负,分别为2021年、2022年、2024年。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大幅下降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大气污染治理,占比高达99.93%,其中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98.17%。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大气污染治理 | 5.78亿元 | 99.93% | 0.87% |
其他 | 40.02万元 | 0.07% | -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 | 5.68亿元 | 98.17% | 0.64% |
尾气净化节能系统 | 1,021.00万元 | 1.77% | 33.99% |
其他业务 | 40.02万元 | 0.06% | - |
2、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营收的大幅下降
2024年公司营收5.78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0.42亿元相比,大幅下降了44.52%,主要是因为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本期营收5.68亿元,去年同期为10.3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44.94%。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4年报营收 | 2023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 | 5.68亿元 | 10.31亿元 | -44.94% |
其他业务 | 1,061.02万元 | 1,136.39万元 | - |
合计 | 5.78亿元 | 10.42亿元 | -44.52% |
3、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毛利率的大幅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的大幅下降
2024年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8.09%,同比大幅下降到了今年的0.94%,主要是因为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系统本期毛利率0.64%,去年同期为19.37%,同比大幅下降96.7%。
4、前五大客户高度集中
目前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客户占总营收的76.21%,相较于2023年的61.99%,仍在小幅增长,公司对第一大客户存在一定的依赖,2024年第一大客户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37.33%,第二大客户占比18.99%。
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
客户名称 | 销售额 | 占销售总额比重 |
---|---|---|
客户一 | 2.16亿元 | 37.33% |
客户二 | 1.10亿元 | 18.99% |
客户三 | 4,641.22万元 | 8.02% |
客户四 | 3,504.14万元 | 6.06% |
客户五 | 3,362.05万元 | 5.81% |
合计 | 4.41亿元 | 76.21% |
5、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下降
从2022年至今,公司年度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的金额占比整体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35.19%下降至2024年的28.71%。
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导致净利润由盈转亏
1、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44.52%,净利润由盈转亏
2024年年度,凯龙高科营业总收入为5.78亿元,去年同期为10.4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52%,净利润为-2.80亿元,去年同期为881.36万元,由盈转亏。
净利润由盈转亏的原因是(1)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1.86亿元,去年同期为1,048.77万元,由盈转亏;(2)资产减值损失本期损失1.04亿元,去年同期损失1,353.82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净利润为近10年最低值。
2、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5.78亿元 | 10.42亿元 | -44.52% |
营业成本 | 5.73亿元 | 8.54亿元 | -32.91% |
销售费用 | 2,726.07万元 | 2,052.60万元 | 32.81% |
管理费用 | 7,921.89万元 | 7,450.89万元 | 6.32% |
财务费用 | 995.69万元 | 1,225.65万元 | -18.76% |
研发费用 | 6,798.94万元 | 6,300.72万元 | 7.91% |
所得税费用 | -228.27万元 | -152.42万元 | -49.76% |
2024年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86亿元,去年同期为1,048.77万元,由盈转亏。
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主要是由于(1)营业总收入本期为5.7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4.52%;(2)毛利率本期为0.94%,同比大幅下降了17.15%。
3、非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增大
凯龙高科2024年年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9,642.67万元,去年同期为-319.84万元,亏损增大。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1.86亿元 | 66.39% | 1,048.77万元 | -1872.86% |
资产减值损失 | -1.04亿元 | 37.02% | -1,353.82万元 | -665.86% |
其他 | 745.39万元 | -2.66% | 1,316.45万元 | -43.38% |
净利润 | -2.80亿元 | 100.00% | 881.36万元 | -3277.79% |
存货跌价损失影响利润,存货周转率大幅下降
存货跌价损失3,148.53万元,坏账损失影响利润
2024年,凯龙高科资产减值损失1.04亿元,其中主要是存货跌价准备减值合计3,148.53万元。
2024年企业存货周转率为2.84,在2023年到2024年凯龙高科存货周转率从4.55大幅下降到了2.84,存货周转天数从79天增加到了126天。2024年凯龙高科存货余额合计1.95亿元,占总资产的18.82%,同比去年的2.12亿元小幅下降7.99%。
(注:2020年计提存货447.91万元,2021年计提存货3415.48万元,2022年计提存货963.16万元,2023年计提存货1351.66万元,2024年计提存货3148.53万元。)
在建工程余额猛增
2024年,凯龙高科在建工程余额合计1,825.53万元,较去年的622.92万元大幅增长。主要在建的重要工程是碳化硅产线。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期末余额 | 本期投入金额 | 本期转固金额 | 工程进度 |
---|---|---|---|---|
碳化硅产线 | 744.97万元 | 770.32万元 | 25.35万元 | 68.71% |
碳化硅产线(大额新增投入项目)
建设目标:凯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计划通过设立控股子公司扬州力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重结晶碳化硅DPF项目。该项目旨在抓住重结晶碳化硅DPF行业的发展机遇,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实现国产替代,满足国六排放标准下市场需求的增长,扩大公司业务规模并提高核心竞争力。
建设内容:项目分为两期建设,总投资6亿元。一期项目预计总投资约2亿元,包括设备投资1.6亿元,租赁厂房约1万㎡,新建重结晶碳化硅200万升生产线,分两阶段各建设年产100万升重结晶碳化硅生产线。二期项目预计投资4亿元,设备投资约1.8亿元,具体建设内容待一期项目完成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建设时间和周期:项目计划7年内完成全部投资。一期项目分两阶段实施,每个阶段预计投资额为1亿元,建设周期约为两年。二期项目将在一期项目完成后,根据审批情况适时启动,预计建设周期同样为几年时间。
预期收益:项目短期内不会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长期来看,项目有助于提升公司供货能力和产品质量,抢占市场机遇,提高整体经营效益,增强公司在尾气处理行业的领先地位,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然而,具体收益受多种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
2024年,企业应收账款合计2.19亿元,占总资产的17.08%,相较于去年同期的3.45亿元大幅减少36.47%。
1、应收账款周转率大幅下降,回款周期大幅增长
本期,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2.05。在2023年到2024年,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从3.74大幅下降到了2.05,平均回款时间从96天增加到了175天,回款周期大幅增长,企业的回款能力大幅下降。
(注:2020年计提坏账296.35万元,2021年计提坏账14.62万元,2022年计提坏账2412.71万元,2023年计提坏账826.30万元,2024年计提坏账86.37万元。)
2、一年以内账龄占比小幅下降
从账龄结构情况来看,本期企业一年以内,一至三年,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70.28%,7.51%和22.21%。
从账龄趋势情况来看,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在2023年至2024年从81.06%小幅下降到70.28%。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在2023年至2024年从15.77%大幅上涨到22.21%。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凯龙高科属于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系统行业,专注于内燃机排放污染治理及尾气处理相关产品的研发与生产。 柴油机尾气后处理行业近三年受环保政策驱动,市场规模持续扩张,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超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12%。随着“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及非道路机械排放升级,催化器、DPF等核心产品需求增长显著。未来行业将向高效低耗、智能化及新能源兼容技术方向延伸,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3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