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沪科(600608)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推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上海宽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昆明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主营业务是塑料粒子的商品贸易,兼营有色金属、食用农产品及生产生活物资等,主要产品包括化工原料、有色金属、初级农产品及生产生活物资等。
根据*ST沪科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5.5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4.70%。扣非净利润47.95万元,同比下降21.23%。*ST沪科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5.01万元,业绩同比大幅增长31.41%。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305.08万元,营收同比大幅下降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
营业收入情况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推动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1、营业总收入同比大幅降低94.70%,净利润同比大幅增加31.41%
2025年一季度,*ST沪科营业总收入为425.56万元,去年同期为8,022.21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4.70%,净利润为25.01万元,去年同期为19.0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31.41%。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是:
虽然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损失167.73万元,去年同期损失0.00元,;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191.35万元,去年同期为21.8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7.76倍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425.56万元 | 8,022.21万元 | -94.70% |
营业成本 | 35.08万元 | 7,783.72万元 | -99.55% |
销售费用 | 20.94万元 | 37.44万元 | -44.08% |
管理费用 | 96.03万元 | 116.39万元 | -17.49% |
财务费用 | 60.23万元 | 55.48万元 | 8.56% |
研发费用 | - | ||
所得税费用 | -1.29万元 | -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91.35万元,去年同期为21.85万元,同比大幅增长7.76倍。
虽然营业总收入本期为425.56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4.70%,不过毛利率本期为91.76%,同比大幅增长了88.79%,推动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3、非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ST沪科2025年一季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167.63万元,去年同期为1,808.59元,由盈转亏。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191.35万元 | 765.18% | 21.85万元 | 775.79% |
信用减值损失 | -167.73万元 | -670.71% | - | |
其他 | 985.14元 | 0.39% | 1,808.59元 | -45.53% |
净利润 | 25.01万元 | 100.00% | 19.03万元 | 31.41% |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ST沪科属于金属新材料行业,主要从事金属新材料研发、生产及贸易业务。 金属新材料行业近三年受新能源、半导体及高端装备需求驱动,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12%,2024年市场规模达4200亿元。未来在绿色能源转型和智能制造升级推动下,高附加值产品(如稀土永磁、高温合金)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但需警惕原材料价格波动及技术壁垒提升的挑战。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ST沪科在金属新材料领域市场份额不足1%,主营产品集中于中低端贸易环节,技术竞争力较弱。2024年半年报显示其新材料业务营收占比仅31%,核心产品市占率未进入行业前十,整体处于行业尾部梯队。
3、主要竞争对手
公司名(股票代码) | 简介 | 发展详情 |
---|---|---|
ST沪科(600608) | 主营金属新材料贸易及加工,涉及稀土、磁性材料等领域 | 2025年Q1新材料业务营收占比31%,无公开市占率数据 |
宁波韵升(600366) | 稀土永磁材料龙头企业,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风电 | 2025年稀土永磁材料市占率国内第二(约18%),新能源领域营收占比超45% |
安泰科技(000969) | 高端金属材料及制品供应商,涵盖非晶合金、超硬材料 | 2025年非晶带材市占率国内第一(32%),新能源装备材料营收同比增24% |
中科三环(000970) | 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核心企业,客户覆盖全球头部车企 | 2025年钕铁硼永磁全球市占率约12%,新能源汽车领域供货规模达8.3亿元 |
有研新材(600206) | 聚焦高端稀土材料、靶材及光电信息材料研发生产 | 2025年稀土功能材料营收占比58%,靶材产品在半导体领域市占率约9% |
1、经营分析总结
2025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47.95万元,较上期有所下降。
由于毛利率的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主营利润191.35万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总体来说,公司盈利能力堪忧,且在行业中也处于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