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燕医药(002788)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小幅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药品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鹭燕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吴金祥”。公司从事医药分销和零售,隶属于医药流通行业,系福建省最大的医药流通企业,主营业务为药品、中药饮片、医疗器械等分销及医药零售连锁,主要收入来源为医药批发销售收入。主要产品有药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
根据鹭燕医药2024年年度财报披露,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204.7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15%。扣非净利润3.4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鹭燕医药2024年年度净利润3.48亿元,业绩同比小幅下降4.61%。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5.78亿元,营收同比小幅增长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
药品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主要从事医药批发、医药零售、医药工业,其中药品为第一大收入来源,占比83.10%。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医药批发 | 185.87亿元 | 90.8% | 6.32% |
医药零售 | 11.93亿元 | 5.83% | 13.80% |
医药工业 | 6.18亿元 | 3.02% | 24.07% |
其他业务 | 7,272.84万元 | 0.35% | -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药品 | 170.11亿元 | 83.1% | 6.32% |
医疗器械 | 22.63亿元 | 11.05% | 9.14% |
中药饮片 | 9.66亿元 | 4.72% | 18.88% |
其他 | 2.31亿元 | 1.13% | 25.72% |
2、药品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2024年公司营收204.7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98.46亿元相比,小幅增长了3.15%,主要是因为药品本期营收170.11亿元,去年同期为164.09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了3.73%。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4年报营收 | 2023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药品 | 170.11亿元 | 164.09亿元 | 3.73% |
器械 | 22.63亿元 | 23.62亿元 | -1.81% |
其他业务 | 11.97亿元 | 10.74亿元 | - |
合计 | 204.71亿元 | 198.46亿元 | 3.15% |
3、器械毛利率提升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7.45%,同比去年的7.6%基本持平。产品毛利率方面,2022-2024年药品毛利率呈小幅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6.95%,小幅下降到2024年的6.32%,2024年器械毛利率为9.14%,同比小幅增长13.68%。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小幅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
1、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4.61%
本期净利润为3.48亿元,去年同期3.6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4.61%。
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损失81.31万元,去年同期损失1,471.4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但是(1)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4.70亿元,去年同期为4.8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2)投资收益本期为-1,873.10万元,去年同期为-1,215.58万元,亏损增大。
净利润从2015年年度到2023年年度呈现上升趋势,从1.15亿元增长到3.64亿元,而2023年年度到2024年年度呈现下降状态,从3.64亿元下降到3.48亿元。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小幅下降3.37%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204.71亿元 | 198.46亿元 | 3.15% |
营业成本 | 189.46亿元 | 183.36亿元 | 3.33% |
销售费用 | 4.68亿元 | 4.42亿元 | 5.94% |
管理费用 | 3.21亿元 | 3.09亿元 | 3.87% |
财务费用 | 2.12亿元 | 2.23亿元 | -5.06% |
研发费用 | 584.60万元 | 553.43万元 | 5.63% |
所得税费用 | 1.06亿元 | 1.05亿元 | 0.62% |
2024年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4.70亿元,去年同期为4.8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37%。
虽然营业总收入本期为204.7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3.15%,不过毛利率本期为7.45%,同比有所下降了0.15%,导致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小幅下降。
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
2024年企业存货周转率为7.53,在2020年度到2024年度,企业存货周转率连续5年下降,平均回款时间从44天增加到了47天,企业存货周转能力下降,2024年鹭燕医药存货余额合计28.65亿元,占总资产的22.73%,同比去年的25.74亿元小幅增长11.29%。
(注:2020年计提存货减值890.63万元,2021年计提存货减值516.09万元,2022年计提存货减值312.90万元,2023年计提存货减值258.04万元,2024年计提存货减值187.43万元。)
商誉金额较高
在2024年年报告期末,鹭燕医药形成的商誉为2.89亿元,占净资产的9.06%。
商誉结构
商誉项 | 期末净值 | 备注 |
---|---|---|
成都禾创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 1.31亿元 | |
四川鹭燕医药有限公司 | 4,088.26万元 | |
江西省鹭燕滨江医药有限公司 | 2,017.69万元 | |
赣州鹭燕医药有限公司 | 1,468.16万元 | |
GOODMANMEDICAL | 1,389.88万元 | |
遂宁鹭燕医药有限公司 | 1,136.69万元 | |
其他 | 5,758.88万元 | |
商誉总额 | 2.89亿元 |
商誉金额较高。其中,商誉的主要构成为成都禾创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四川鹭燕医药有限公司、江西省鹭燕滨江医药有限公司、赣州鹭燕医药有限公司、GOODMANMEDICAL和遂宁鹭燕医药有限公司。
1、成都禾创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1) 收购情况
2018年,企业斥资2.07亿元的对价收购成都禾创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00.0%的股份,但其100.0%股份所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仅7,601.58万元,也就是说这笔收购的溢价率高达171.92%,形成的商誉高达1.31亿元,占当年净资产的7.9%。
(2) 发展历程
成都禾创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在2017年至2018年实现业绩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10200万元,累计不低于1.12亿元。
2、四川鹭燕医药有限公司
(1) 收购情况
2017年,企业斥资6,630万元的对价收购四川鹭燕医药有限公司51.0%的股份,但其51.0%股份所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仅2,541.74万元,也就是说这笔收购的溢价率高达160.84%,形成的商誉高达4,088.26万元,占当年净资产的2.61%。
(2) 发展历程
四川鹭燕医药有限公司的历史业绩数据如下表所示:
公司历年业绩数据
四川鹭燕医药有限公司 | 营业收入 | 净利润 |
---|---|---|
2017年 | 3.61亿元 | 2,552.13万元 |
2018年 | - | - |
2019年 | - | - |
2020年 | - | - |
2021年 | - | - |
2022年 | - | - |
2023年 | - | - |
2024年 | - | - |
3、江西省鹭燕滨江医药有限公司
收购情况
2018年,企业斥资2,752.49万元的对价收购江西省鹭燕滨江医药有限公司70.0%的股份,但其70.0%股份所对应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仅734.8万元,也就是说这笔收购的溢价率高达274.59%,形成的商誉高达2,017.69万元,占当年净资产的1.22%。
在建工程余额增多
2024年,鹭燕医药在建工程余额合计4.71亿元,较去年的6.17亿元上涨了23.53%。主要在建的重要工程是鹭燕现代中医药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期末余额 | 本期投入金额 | 本期转固金额 | 工程进度 |
---|---|---|---|---|
鹭燕现代中医药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 | 2.55亿元 | 7,524.55万元 | - | 48.26% |
厦门燕来福制药有限公司8#(办公楼)、9#(生产车间) | - | 584.37万元 | 1.09亿元 | 100.00% |
鹭燕现代中医药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大额新增投入项目)
建设目标:构建一个集现代化中药研发、生产、物流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旨在推动中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同时增强公司在中医药领域的市场竞争力与影响力。
建设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现代化中药生产车间、研发中心、仓储物流中心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项目将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建设时间和周期:由于缺乏具体的数据,无法提供准确的建设起止时间。通常此类大型综合项目的建设周期可能在2-3年左右,自项目启动至全面投产运营。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鹭燕医药属于医药流通行业。 医药流通行业近三年受政策驱动整合加速,市场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并购扩大区域覆盖。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预计突破3万亿元,未来数字化供应链、院外市场拓展及“互联网+医药”模式将成核心增长点,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至80%以上。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鹭燕医药为福建省医药流通龙头企业,区域市场占有率超20%,全国排名前十但占比不足3%,通过“分销+零售”双轮驱动巩固区域优势,2025年计划拓展华东及华南市场提升全国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