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博股份: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
金博股份2023年三季报解读
湖南金博碳素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廖寄乔”。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从事先进碳基复合材料及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有主要包括 单晶拉制炉热场系统产品、多晶铸锭炉热场系统产品、真空热处理领域产品等。
2023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8.78亿元,同比下降23.46%。扣非净利润6,107.4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8.24%。净利润3.13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02%。
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
1、营业总收入同比降低23.46%,净利润同比大幅降低37.02%
2023年三季度,金博股份营业总收入为8.78亿元,去年同期为11.47亿元,同比下降23.46%,净利润为3.13亿元,去年同期为4.9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02%。
尽管投资收益本期为4,890.08万元,同比大幅增长6.94倍,然而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7,523.8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77.31%,导致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净利润从2019年三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呈现上升趋势,从7,063.26万元增长到4.96亿元,而2022年三季度到2023年三季度呈现下降状态,从4.96亿元下降到3.13亿元。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77.31%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8.78亿元 | 11.47亿元 | -23.46% |
营业成本 | 5.84亿元 | 5.72亿元 | 1.98% |
销售费用 | 4,954.35万元 | 5,500.55万元 | -9.93% |
管理费用 | 4,168.73万元 | 6,204.76万元 | -32.81% |
财务费用 | 492.86万元 | 1,216.82万元 | -59.50% |
研发费用 | 1.14亿元 | 9,922.53万元 | 14.44% |
所得税费用 | 4,413.99万元 | 7,782.27万元 | -43.28% |
2023年三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7,523.82万元,去年同期为3.32亿元,同比大幅下降77.31%。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营业总收入本期为8.78亿元,同比下降23.46%。
非主营业务中其他收益本期为2.01亿元,占利润总额56.36%,同比小幅下降12.63%。投资收益本期为4,890.08万元,占利润总额13.71%,同比大幅增长6.94倍。营业外收入本期为4,084.06万元,占利润总额11.45%,同比大幅增长17.92倍。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利润总额比例 | 同比增减 | |
---|---|---|---|
投资收益 | 4,890.08万元 | 13.71% | 693.74%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 1,086.73万元 | 3.05% | -21.94% |
资产减值损失 | -582.20万元 | -1.63% | 34.75% |
营业外收入 | 4,084.06万元 | 11.45% | 1791.50% |
营业外支出 | 690.27万元 | 1.94% | 1432.03% |
其他收益 | 2.01亿元 | 56.36% | -12.63% |
信用减值损失 | -745.09万元 | -2.09% | -1594.32% |
净现金流由正转负
1、净利润同比下降37.02%,净现金流同比大幅降低143.94%
2023年三季度,金博股份净利润为3.13亿元,去年同期为4.96亿元,同比大幅下降37.02%。净现金流为-5,394.81万元,去年同期为1.23亿元,由正转负。
纵然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期为-3.58亿元,去年同期为-33.9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9.47%,但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期为1.07亿元,同比大幅下降96.59%,导致净现金流由正转负。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下降的原因是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本期为4,438.84万元,同比大幅下降98.57%。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是:
1、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本期为45.0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09.32%。
2、投资支付的现金本期为38.45亿元,同比下降17.64%。
2、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6年低于净利润
从2017年到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的差额持续为负。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间:(1)固定资产从2017年5,760.60万元到2022年12.26亿元,增长11.69亿元;(2)应收账款从2017年3,800.34万元到2022年4.30亿元,增长3.92亿元。
经营活动现金流和净利润差额表
年份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 净利润 | 差额 |
---|---|---|---|
2017年 | 589.92万元 | 2,896.87万元 | -2,306.95万元 |
2018年 | 3,234.13万元 | 5,391.39万元 | -2,157.27万元 |
2019年 | -614.38万元 | 7,767.25万元 | -8,381.63万元 |
2020年 | 4,124.12万元 | 1.69亿元 | -1.27亿元 |
2021年 | 6,680.55万元 | 5.01亿元 | -4.34亿元 |
2022年 | 4.95亿元 | 5.51亿元 | -5,610.84万元 |
差额总计 | -7.46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