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特钢(000708)2022年年报解读: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合金钢线材毛利率持续下降
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主营业务为钢铁冶炼、钢材轧制、金属改制、压延加工、钢铁材料检测。主要产品类型为合金钢棒材、合金钢线材、特种钢板、特种无缝钢管、特冶锻造、合金钢大圆坯等。
根据中信特钢2022年年度财报披露,2022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983.45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扣非净利润60.79亿元,同比下降20.50%。中信特钢2022年年度净利润71.09亿元,业绩同比小幅下降8.69%。
合金钢线材毛利率持续下降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特钢行业,主要产品包括合金钢棒材、合金钢线材、特种钢板三项,合金钢棒材占比47.12%,合金钢线材占比16.18%,特种钢板占比13.18%。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特钢行业 | 983.45亿元 | 100.0% | 14.74%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合金钢棒材 | 463.43亿元 | 47.12% | 16.50% |
合金钢线材 | 159.14亿元 | 16.18% | 11.79% |
特种钢板 | 129.62亿元 | 13.18% | 16.30% |
其他业务 | 125.69亿元 | 12.78% | 8.04% |
特种无缝钢管 | 105.57亿元 | 10.73% | 17.48% |
2、合金钢线材毛利率持续下降
产品毛利率方面,2020-2022年合金钢棒材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21.51%,下降到2022年的16.50%,2020-2022年合金钢线材毛利率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18.34%,大幅下降到2022年的11.79%。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导致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
1、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8.69%
本期净利润为71.09亿元,去年同期77.86亿元,同比小幅下降8.69%。
净利润同比小幅下降的原因是:
虽然资产处置收益本期为9.90亿元,去年同期为5,169.49万元,同比大幅增长;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78.22亿元,去年同期为98.30亿元,同比下降。
净利润从2013年年度到2021年年度呈现上升趋势,从2.02亿元增长到77.86亿元,而2021年年度到2022年年度呈现下降状态,从77.86亿元下降到71.09亿元。
2、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20.43%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983.45亿元 | 985.93亿元 | -0.25% |
营业成本 | 838.53亿元 | 821.33亿元 | 2.10% |
销售费用 | 4.83亿元 | 5.32亿元 | -9.30% |
管理费用 | 14.06亿元 | 15.70亿元 | -10.44% |
财务费用 | 3.48亿元 | 4.75亿元 | -26.72% |
研发费用 | 38.51亿元 | 34.87亿元 | 10.42% |
所得税费用 | 13.20亿元 | 15.13亿元 | -12.74% |
2022年年度主营业务利润为78.22亿元,去年同期为98.30亿元,同比下降20.43%。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是由于(1)研发费用本期为38.5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0.42%;(2)毛利率本期为14.74%,同比小幅下降了1.96%。
铜陵特材技改工程-4.3米焦炉升级改造项目投产
2022年,中信特钢在建工程余额合计55.64亿元。主要在建的重要工程是其他、新化能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等。
在建工程本期转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为86.22亿元,主要是其他和青岛特钢续建工程炼钢项目。
在建工程本期新增投入金额为43.73亿元,其中追加投入其他、新化能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等37.16亿元。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期末余额 | 本期投入金额 | 本期转固金额 | 工程进度 |
---|---|---|---|---|
其他 | 20.29亿元 | 24.54亿元 | 58.64亿元 | |
新化能焦化环保升级综合改造 | 16.01亿元 | 5.93亿元 | - | 92.29% |
大冶特钢特冶锻造产品升级改造(二期)项目(后续部分) | 3.58亿元 | 2.47亿元 | - | 60.79% |
青岛特钢续建工程炼钢项目 | 3.01亿元 | 4.21亿元 | 15.53亿元 | 98.65% |
大冶特钢新建80MW亚临界燃气轮发电机组项目 | 2.09亿元 | 9,699.67万元 | - | 88.87% |
员工逐渐增加
从2018年至今,公司员工人数整体持续增长,从2018年的3736人上升至2022年的236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