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鹰股份(600232)2025年一季报深度解读: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导致净利润由盈转亏
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于2000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傅国定”。公司主营业务为麻、毛、丝、绢纺织机械成套设备制造销售;亚麻纺、绢纺、织造、染整、制衣;注塑机械系列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锂电池正极材料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有绢丝、绸、三元正极材料系列产品和锰酸锂系列产品。
根据金鹰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7.20%。扣非净利润-395.90万元,由盈转亏。金鹰股份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664.54万元,业绩由盈转亏。
营业收入情况
2024年公司的核心业务有两块,一块是纺织行业,一块是机械行业,主要产品包括纺织品和塑机及配件两项,其中纺织品占比55.03%,塑机及配件占比27.94%。
1、纺织品
2020年-2024年纺织品营收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0年的3.42亿元,大幅增长到2024年的7.20亿元。2020年-2024年纺织品毛利率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0年的-3.97%,大幅增长到了2024年的17.4%。
2、注塑机及配件
2024年注塑机及配件营收3.66亿元,同比去年的4.10亿元小幅下降了10.77%。2022年-2024年注塑机及配件毛利率呈大幅增长趋势,从2022年的16.57%,大幅增长到了2024年的21.81%。
2022年,该产品名称由“注塑机”变更为“注塑机及配件”。
3、纺机及配件
2022年-2024年纺机及配件营收呈大幅下降趋势,从2022年的1.99亿元,大幅下降到2024年的1.37亿元。2024年纺机及配件毛利率为23.23%,同比去年的24.17%小幅下降了3.89%。
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导致净利润由盈转亏
1、营业总收入同比小幅增加7.20%,净利润由盈转亏
2025年一季度,金鹰股份营业总收入为2.51亿元,去年同期为2.3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7.20%,净利润为-664.54万元,去年同期为1,094.22万元,由盈转亏。
净利润由盈转亏的原因是:
虽然资产减值损失本期收益661.15万元,去年同期损失0.00元,;
但是主营业务利润本期为-1,549.50万元,去年同期为1,428.66万元,由盈转亏。
2、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2.51亿元 | 2.34亿元 | 7.20% |
营业成本 | 2.34亿元 | 1.86亿元 | 25.58% |
销售费用 | 787.68万元 | 754.26万元 | 4.43% |
管理费用 | 1,270.19万元 | 1,481.02万元 | -14.24% |
财务费用 | 476.10万元 | 304.15万元 | 56.53% |
研发费用 | 636.87万元 | 672.48万元 | -5.30% |
所得税费用 | 99.21万元 | 277.40万元 | -64.24% |
2025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549.50万元,去年同期为1,428.66万元,由盈转亏。
虽然营业总收入本期为2.5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7.20%,不过毛利率本期为6.95%,同比大幅下降了13.62%,导致主营业务利润由盈转亏。
3、非主营业务利润扭亏为盈
金鹰股份2025年一季度非主营业务利润为984.17万元,去年同期为-57.04万元,扭亏为盈。
非主营业务表
金额 | 占净利润比例 | 去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主营业务利润 | -1,549.50万元 | 233.17% | 1,428.66万元 | -208.46% |
资产减值损失 | 661.15万元 | -99.49% | - | |
其他收益 | 74.20万元 | -11.17% | 49.38万元 | 50.27% |
信用减值损失 | 324.09万元 | -48.77% | -36.31万元 | 992.62% |
其他 | 34.39万元 | -5.18% | 53.80万元 | -36.07% |
净利润 | -664.54万元 | 100.00% | 1,094.22万元 | -160.73% |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金鹰股份属于纺织机械制造行业,专注于麻纺设备及亚麻纺织品生产。 纺织机械行业近三年受智能化、高效化需求驱动,麻纺细分领域因技术门槛形成差异化竞争。亚麻纺织品凭借天然抗菌、环保特性,市场渗透率逐步提升,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超8%,2025年全球麻纺设备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0亿美元。
2、市场地位及占有率
金鹰股份在麻纺机械领域占据龙头地位,湿纺技术国内独家,麻纺设备市占率约35%;亚麻纱线业务占国内高端市场份额超20%,客户涵盖H&M、ZARA等国际品牌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