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力达(688330)2024年年报深度解读:配电网智能设备毛利率持续下降,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推动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
上海宏力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20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陈嘉伟”。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配电网智能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电力应用软件研发及实施等信息化服务,其主要产品为配电网智能设备、配电网信息化服务、IoT通信模块。
根据宏力达2024年年度财报披露,2024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9.79亿元,同比基本持平。扣非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4.75%。宏力达2024年年度净利润2.23亿元,业绩同比小幅增长14.46%。
配电网智能设备毛利率持续下降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主要从事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其中配电网智能设备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 | 9.45亿元 | 96.51% | 46.84% |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821.41万元 | 2.88% | 11.29% |
其他业务 | 590.81万元 | 0.6% | 32.67% |
其他 | 3.35万元 | 0.0% | 13.16%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配电网智能设备 | 9.45亿元 | 96.51% | 46.84% |
配电网信息化服务 | 2,821.41万元 | 2.88% | 11.29% |
其他业务 | 590.81万元 | 0.6% | 32.67% |
其他 | 3.35万元 | 0.0% | 13.16% |
2、配电网智能设备毛利率持续下降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5.73%,同比去年的44.47%基本持平。产品毛利率方面,2020-2024年配电网智能设备毛利率呈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56.39%,下降到2024年的46.84%。
3、主要发展非国有电力体系公司模式
在销售模式上,企业主要渠道为非国有电力体系公司,占主营业务收入的36.13%。2024年非国有电力体系公司营收7.03亿元,相较于去年增长12.51%,同期毛利率为46.06%,同比增加5.19个百分点。
4、前五大客户高度集中
目前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客户占总营收的60.18%,相较于2023年的93.76%,已经大幅下降,公司对第一大客户存在一定的依赖,2024年第一大客户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20.49%,第二大客户占比17.66%。
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
客户名称 | 销售额 | 占销售总额比重 |
---|---|---|
客户1 | 2.01亿元 | 20.49% |
客户2 | 1.73亿元 | 17.66% |
客户3 | 8,030.69万元 | 8.21% |
客户4 | 7,884.75万元 | 8.06% |
客户5 | 5,642.09万元 | 5.76% |
合计 | 5.89亿元 | 60.18%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推动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
本期净利润为2.23亿元,去年同期1.9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4.46%。
净利润同比小幅增长的原因是:
虽然其他收益本期为2,230.67万元,去年同期为3,975.39万元,同比大幅下降;
但是(1)信用减值损失本期损失6,727.95万元,去年同期损失8,589.15万元,同比下降;(2)资产减值损失本期损失2,542.28万元,去年同期损失3,821.3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本期为816.02万元,去年同期为-283.11万元,扭亏为盈。
净利润从2021年年度到2023年年度呈现下降趋势,从4.13亿元下降到1.95亿元,而2023年年度到2024年年度呈现上升状态,从1.95亿元增长到2.23亿元。
金融投资收益增加了归母净利润的收益
宏力达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的重要来源是非经常性损益5,120.21万元,占归母净利润的22.99%。
本期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概览表:
2024年的非经常性损益
项目 | 金额 |
---|---|
金融投资收益 | 4,260.55万元 |
政府补助 | 1,441.48万元 |
其他 | -581.83万元 |
合计 | 5,120.21万元 |
(一)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金融投资收益
在2024年报告期末,宏力达用于金融投资的资产为13.13亿元,占总资产的31.24%。金融投资所产生的收益对净利润的贡献为3,973.97万元。
2024年度金融投资主要投资内容如表所示:
2024年度金融投资资产表
项目 | 投资金额 |
---|---|
理财及结构性存款 | 9.23亿元 |
资产管理计划 | 1.43亿元 |
其他 | 2.48亿元 |
合计 | 13.13亿元 |
从金融投资收益来源方式来看,主要来源于理财及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和1)交易性金融资产。
2024年度金融投资收益来源方式
项目 | 类别 | 收益金额 |
---|---|---|
投资收益 | 理财及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 | 3,140.64万元 |
投资收益 | 1)交易性金融资产 | 466.78万元 |
其他 | 366.54万元 | |
合计 | 3,973.97万元 |
(二)政府补助
(1)本期政府补助对利润的贡献为1,880.67万元,其中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441.48万元。
(2)本期共收到政府补助1,780.67万元,主要分布如下表所示:
本期收到的政府补助分配情况
补助项目 | 补助金额 |
---|---|
本期政府补助计入当期利润 | 1,780.67万元 |
小计 | 1,780.67万元 |
(3)本期政府补助余额还剩下78.50万元,留存计入以后年度利润。
扣非净利润趋势
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影响利润
2024年,企业应收账款合计8.93亿元,占总资产的21.25%,相较于去年同期的9.96亿元小幅减少10.31%。
1、坏账损失6,212.34万元
2024年,企业信用减值损失6,727.95万元,其中主要是应收账款坏账损失6,212.34万元。
2、短期回收款占比低,一年以内账龄占比大幅下降
一般而言,如果大多数的应收账款的账龄在一年以内,那说明风险可控或者负面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目前仅有35.23%的应收账款在一年以内,这个比例偏低,风险明显偏高。
账龄结构
账龄 | 期末余额 | 占比 |
---|---|---|
未逾期 | ||
一年以内 | 4.03亿元 | 35.23% |
一至三年 | 5.97亿元 | 52.12% |
三年以上 | 1.45亿元 | 12.65% |
从账龄趋势情况来看,公司一年以内应收账款占比,在2021年至2024年从88.26%下降到35.23%。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在2022年至2024年从3.57%大幅上涨到12.65%。一年以内的应收账款占总应收账款比重有明显下降。
存货周转率大幅提升,存货跌价损失影响利润
存货跌价损失2,635.02万元,坏账损失影响利润
2024年,宏力达资产减值损失2,542.28万元,其中主要是存货跌价准备减值合计2,635.02万元。
2024年企业存货周转率为3.80,在2022年到2024年宏力达存货周转率从2.30大幅提升到了3.80,存货周转天数从156天减少到了94天。2024年宏力达存货余额合计1.44亿元,占总资产的4.86%,同比去年的3.71亿元大幅下降61.34%。
(注:2020年计提存货1318.18万元,2021年计提存货1417.29万元,2022年计提存货1040.27万元,2023年计提存货2419.30万元,2024年计提存货2635.02万元。)
上海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总部大楼建设项目投产
2024年,宏力达在建工程余额合计3,106.03万元。主要在建的重要工程是福建宏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厂房)。
重要在建工程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 期末余额 | 本期投入金额 | 本期转固金额 | 工程进度 |
---|---|---|---|---|
福建宏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厂房) | 2,942.25万元 | 2,353.26万元 | - | 60.34 |
上海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总部大楼建设项目 | - | 2,625.88万元 | 1.88亿元 | 100.00 |
福建宏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厂房)(大额新增投入项目)
建设目标:宏力达福建宏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3#厂房)旨在通过新建或扩建生产设施来提升公司的生产能力,满足市场需求增长,提高产品竞争力,优化生产工艺流程,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力。
建设内容:该项目预计包括建设新的生产车间、引进先进的生产线和技术设备、改善工作环境以符合安全与环保标准等。同时,可能还会涉及到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仓储物流系统、质量检测中心以及员工生活区等。
建设时间和周期:此类项目从规划到完成往往需要经历多个阶段,包括前期准备、设计审批、施工建设及最终验收等。整个建设周期可能会持续1-2年左右,具体时间取决于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以及外部因素如天气条件、政策支持等。
预期收益:随着3#厂房的投入使用,预期能够显著增加公司产能,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从而增强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长期来看,这将有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为股东创造更多价值。此外,新厂房还可能带来就业机会,对地方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信息,建议查阅宏力达发布的官方公告或联系相关部门获取最新进展。
行业分析
1、行业发展趋势
宏力达属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专注于配电网智能设备研发与生产。 配电网智能化行业近三年受政策驱动加速发展,2024年市场规模超800亿元,年均增速约12%。未来趋势聚焦物联网集成与能源互联网升级,预计2026年市场空间将突破1100亿元,核心增长点包括智能开关渗透率提升及电网数字化改造需求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