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航光电:负债结构
中航光电2023年一季报解读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7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专业为航空及防务和高端制造提供互连解决方案。
根据中航光电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披露,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3.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68%。扣非净利润9.7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56%。中航光电2023年第一季度净利润10.43亿元,业绩同比大幅增长32.37%。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53.42亿元 | 39.66亿元 | 34.68% |
营业成本 | 32.31亿元 | 23.88亿元 | 35.31% |
销售费用 | 1.26亿元 | 8,209.78万元 | 54.14% |
管理费用 | 3.50亿元 | 2.38亿元 | 47.30% |
财务费用 | -2,999.90万元 | 13.70万元 | -21998.55% |
研发费用 | 4.26亿元 | 2.99亿元 | 42.50% |
所得税费用 | 1.34亿元 | 1.04亿元 | 28.50% |
2023年一季度主营业务利润为12.13亿元,去年同期为9.46亿元,同比增长28.19%。
虽然毛利率本期为39.51%,同比下降0.28%,不过营业总收入本期为53.4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4.68%,推动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比率指标
1、盈利能力
中航光电的盈利能力当前总评分为3.6分,在军工电子Ⅲ行业内的排名为 16/61,综合盈利能力良好。其本期的净资产收益率为5.29,在行业中排名第2,销售净利率为19.52,在行业中排名第32。虽然净资产收益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优秀但是销售净利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一般,所以总的来说盈利能力表现良好。
2、成长能力
中航光电的成长能力当前总评分为3.5分,在军工电子Ⅲ行业内的排名为 17/61,综合成长能力良好。其本期的总资产增长率为17.75,在行业中排名第25,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34.68,在行业中排名第12。不仅总资产增长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一般,而且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在同行业中表现良好,总的来说成长能力表现良好。
3、运营能力
中航光电的运营能力当前总评分为4.7分,在军工电子Ⅲ行业内的排名为 2/61,综合运营能力优秀。其本期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为0.84,在行业中排名第2,存货周转率为0.64,在行业中排名第6,总资产周转率为0.17,在行业中排名第2。其应收账款周转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优秀,存货周转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优秀,总资产周转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优秀,所以综合来看运营能力表现优秀。
4、偿债能力
中航光电的偿债能力当前总评分为1.4分,在军工电子Ⅲ行业内的排名为 44/61,综合偿债能力不佳。其本期的流动比率为2.2,在行业中排名第44,速动比率为1.81,在行业中排名第43。不仅流动比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不佳,而且速动比率在同行业中表现不佳,总的来说偿债能力表现不佳。
5、现金流
中航光电的现金流当前总评分为0.7分,在军工电子Ⅲ行业内的排名为 54/61,综合现金流较差。其本期的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为-0.08,在行业中排名第56,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为-0.01,在行业中排名第49。不仅经营现金净流量对销售收入比率在同行业中表现较差,而且资产的经营现金流量回报率在同行业中表现较差,总的来说现金流表现较差。
净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
1、净利润同比增加32.37%,净现金流同比大幅增加65.90%
2023年一季度,中航光电净利润为10.43亿元,去年同期为7.8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2.37%。净现金流为-7.43亿元,去年同期为-21.78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65.90%。
净现金流同比大幅增长是因为(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期为-5.10亿元,去年同期为-15.9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68.09%;(2)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本期为2.09亿元,去年同期为-3,089.85万元,由负转正。
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增长的原因是:
虽然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本期为4.0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44倍;
但是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本期为1.6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8.67%。
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的原因是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本期为3.6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2倍。
2、经营活动现金流连续7年低于净利润
从2016年到2022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的差额持续为负。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间:(1)货币资金从2016年14.04亿元到2022年99.52亿元,增长85.48亿元;(2)存货从2016年12.78亿元到2022年54.16亿元,增长41.38亿元;(3)应收票据从2016年16.28亿元到2022年54.13亿元,增长37.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