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药业(300519)2022年年报解读:净利润连续3年增长,黄芪生脉饮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浙江新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王岳钧”。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中成药、化学药、保健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主要产品以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外伤科疾病和保健滋补为主,主要产品为黄芪生脉饮、伸筋丹胶囊、西洋参口服液等。
根据新光药业2022年年度财报披露,2022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3.52亿元,同比小幅增长9.54%。扣非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69%。新光药业2022年年度净利润1.09亿元,业绩同比小幅下降4.78%。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为1.26亿元,营收同比小幅增长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小幅下降。
黄芪生脉饮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医药行业,主要产品包括黄芪生脉饮和西洋参口服液两项,其中黄芪生脉饮占比77.02%,西洋参口服液占比13.29%。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医药行业 | 3.51亿元 | 100.0% | 51.85%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黄芪生脉饮 | 2.71亿元 | 77.02% | 56.39% |
西洋参口服液 | 4,670.24万元 | 13.29% | 42.93% |
伸筋丹胶囊 | 2,690.13万元 | 7.65% | 39.21% |
其他产品 | 706.53万元 | 2.01% | -13.18% |
其他业务 | 11.65万元 | 0.03% | - |
分地区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浙江省内 | 3.23亿元 | 91.91% | 53.19% |
浙江省外 | 2,845.02万元 | 8.09% | 36.65% |
2、黄芪生脉饮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2022年公司营收3.51亿元,与去年同期的3.21亿元相比,小幅增长了9.54%。
主营业务小幅增长的原因是:
(1)黄芪生脉饮本期营收2.71亿元,去年同期为2.4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了9.18%。
(2)西洋参口服液本期营收4,670.24万元,去年同期为3,612.48万元,同比增长了29.28%。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2年报营收 | 2021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黄芪生脉饮 | 2.71亿元 | 2.48亿元 | 9.18% |
西洋参口服液 | 4,670.24万元 | 3,612.48万元 | 29.28% |
伸筋丹胶囊 | 2,690.13万元 | 2,817.97万元 | -4.54% |
其他业务 | 718.18万元 | 863.44万元 | -16.82% |
合计 | 3.51亿元 | 3.21亿元 | 9.54% |
3、黄芪生脉饮毛利率的小幅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的小幅下降
2022年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5.7%,同比小幅下降到了今年的51.85%,主要是因为黄芪生脉饮本期毛利率56.39%,去年同期为61.84%,同比小幅下降了5.45%。
4、黄芪生脉饮毛利率持续下降
产品毛利率方面,2020-2022年黄芪生脉饮毛利率呈小幅下降趋势,从2020年的62.20%,小幅下降到2022年的56.39%,2022年西洋参口服液毛利率为42.93%,同比小幅增加4.01个百分点。
5、前五大客户高度集中
目前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非常高,前五大客户占总营收的48.90%,此前2018-2021年,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分别为36.71%、39.29%、43.24%、46.15%,总体呈增长趋势,其中第一大客户占比13.50%,第二大客户占比13.35%。
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
客户名称 | 销售额 | 占销售总额比重 |
---|---|---|
客户一 | 4,743.69万元 | 13.50% |
客户二 | 4,689.66万元 | 13.35% |
客户三 | 3,606.40万元 | 10.26% |
客户四 | 2,432.90万元 | 6.92% |
客户五 | 1,710.12万元 | 4.87% |
合计 | 1.72亿元 | 48.90% |
净利润连续3年增长
1、营业总收入同比小幅增加9.54%,净利润同比小幅降低4.78%
2022年,新光药业营业总收入为3.51亿元,去年同期为3.2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9.54%,净利润为1.09亿元,去年同期为1.14亿元,同比小幅下降4.78%。
本期主营业务利润1.21亿元,同比小幅下降3.63%;本期投资收益431.55万元,同比大幅下降32.75%,是导致净利润小幅降低的主要原因。
净利润从2018年到2020年呈现下降趋势,从8,799.58万元增长到9,897.64万元,而2020年到2022年呈现上升状态,从9,897.64万元增长到1.0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