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光软件(002063)2022年年报解读:数字企业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
远光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于2006年上市,实际控制人为“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是一家提供电力行业财务信息化软件的上市公司。其主要产品有集团管理业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业务、智慧能源业务、配售电业务、区块链业务、人工智能业务、智能硬件及系统业务、数字社会业务、系统集成业务。
根据远光软件2022年年度财报披露,2022年年度,公司实现营收21.2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0.94%。扣非净利润3.08亿元,同比小幅增长8.57%。远光软件2022年年度净利润3.38亿元,业绩同比小幅增长5.58%。
数字企业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1、主营业务构成
公司的主要业务为电力行业,占比高达90.86%,主要产品包括数字企业和前沿技术两项,其中数字企业占比63.83%,前沿技术占比15.88%。
分行业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
电力行业 | 19.31亿元 | 90.86% | 56.33% |
其他行业 | 1.94亿元 | 9.14% | 49.27% |
分产品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数字企业 | 13.56亿元 | 63.83% | 57.18% |
前沿技术 | 3.37亿元 | 15.88% | 56.59% |
智慧能源 | 2.63亿元 | 12.37% | 45.58% |
数据资源整合及服务 | 1.33亿元 | 6.25% | 58.75% |
其他业务 | 3,563.29万元 | 1.67% | - |
分地区 | 营业收入 | 占比 | 毛利率 |
华东 | 6.69亿元 | 31.46% | 53.11% |
华北 | 4.93亿元 | 23.19% | 57.26% |
南方 | 3.86亿元 | 18.15% | 55.35% |
华中 | 2.72亿元 | 12.81% | 55.93% |
西北 | 1.91亿元 | 8.98% | - |
其他业务 | 1.15亿元 | 5.41% | - |
2、数字企业收入的小幅增长推动公司营收的小幅增长
2022年公司营收21.2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19.15亿元相比,小幅增长了10.94%,主要是因为数字企业本期营收13.56亿元,去年同期为11.99亿元,同比小幅增长了13.15%。
近两年产品营收变化
名称 | 2022年报营收 | 2021年报营收 | 同比增减 |
---|---|---|---|
数字企业 | 13.56亿元 | 11.99亿元 | 13.15% |
前沿技术 | 3.37亿元 | - | - |
智慧能源 | 2.63亿元 | 2.46亿元 | 6.92% |
人工智能 | - | 2.93亿元 | -100.0% |
其他业务 | 1.68亿元 | 1.78亿元 | -5.49% |
合计 | 21.25亿元 | 19.15亿元 | 10.94% |
3、数字企业毛利率的小幅下降导致公司毛利率的小幅下降
2022年公司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58.91%,同比小幅下降到了今年的55.69%。
毛利率小幅下降的原因是:
(1)数字企业本期毛利率57.18%,去年同期为61.76%,同比小幅下降了4.58%。
(2)前沿技术本期毛利率56.59%,去年同期为66.07%,同比小幅下降了9.48%。
4、前五大客户较集中
目前公司下游客户集中度较高,前五大客户占总营收的23.42%,此前2020-2021年,前五大客户集中度分别为16.03%、17.09%,总体呈增长趋势。
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
客户名称 | 销售额 | 占销售总额比重 |
---|---|---|
单位1 | 1.53亿元 | 7.21% |
单位2 | 1.44亿元 | 6.76% |
单位3 | 1.01亿元 | 4.75% |
单位4 | 5,039.27万元 | 2.37% |
单位5 | 4,953.61万元 | 2.33% |
合计 | 4.98亿元 | 23.42% |
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主要财务数据表
本期报告 | 上年同期 | 同比增减 | |
---|---|---|---|
营业总收入 | 21.25亿元 | 19.15亿元 | 10.94% |
营业成本 | 9.42亿元 | 7.87亿元 | 19.65% |
销售费用 | 1.57亿元 | 1.87亿元 | -15.68% |
管理费用 | 1.81亿元 | 1.84亿元 | -1.25% |
财务费用 | -1,222.09万元 | -539.25万元 | -126.63% |
研发费用 | 4.52亿元 | 4.19亿元 | 8.08% |
所得税费用 | 1,307.19万元 | 2,040.54万元 | -35.94% |
2022年主营业务利润为3.92亿元,去年同期为3.32亿元,同比增长18.24%。
虽然毛利率本期为55.69%,同比小幅下降3.22%,不过营业总收入本期为21.2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0.94%,推动主营业务利润同比增长。
2022年公司营收21.25亿元,同比小幅增长10.94%。虽然营收在增长,但是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却在下降。
1、财务收益大幅增长
本期财务费用为-1,222.09万元,表示有财务收益,同时这种收益较上期大幅增长了126.63%。归因于利息收入本期为1,348.76万元,去年同期为629.43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14.28%。
财务费用主要构成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
减:利息收入 | -1,348.76万元 | -629.43万元 |
其他 | 126.67万元 | 90.17万元 |
合计 | -1,222.09万元 | -539.25万元 |
2、销售费用下降
本期销售费用为1.57亿元,同比下降15.68%。销售费用下降的原因是:虽然咨询服务费本期为2,921.31万元,去年同期为1,709.27万元,同比大幅增长了70.91%,但是广告宣传费及其他本期为1,391.73万元,去年同期为4,906.33万元,同比大幅下降了71.63%。
销售费用主要构成表
项目 | 本期发生额 | 上期发生额 |
---|---|---|
职工薪酬 | 1.05亿元 | 1.08亿元 |
咨询服务费 | 2,921.31万元 | 1,709.27万元 |
广告宣传费及其他 | 1,391.73万元 | 4,906.33万元 |
其他 | 889.40万元 | 1,245.52万元 |
合计 | 1.57亿元 | 1.87亿元 |
应收账款周转率持续下降,应收账款坏账损失影响利润
2022年,企业应收账款合计14.72亿元,占总资产的37.53%,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1.24亿元大幅增长了30.92%。应收账款的规模大,且相对占比较高。
1、坏账损失6,523.30万元,坏账损失影响利润
2022年,企业信用减值损失6,542.60万元,导致企业净利润从盈利4.03亿元下降至盈利3.38亿元,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为信用减值的主要构成因素,合计6,523.30万元。
净利润及信用减值损失表
项目 | 合计 |
---|---|
净利润 | 3.38亿元 |
信用减值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 -6,542.60万元 |
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损失以“-”号填列) | -6,523.30万元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中计提的坏账准备共计6,523.96万元,占整个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100.01%。
坏账准备情况表
项目名称 | 计提 | 收回或者转回 | 合计 |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 6,523.96万元 | 0.66万元 | 6,523.30万元 |
合计 | 6,523.96万元 | 0.66万元 | 6,523.30万元 |
其中,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本期计提910.32万元,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本期计提5,612.53万元。
按单项计提
其中,按单项计提主要是企业对其他计提了910.32万元的减值准备。
按单项计提坏账准备情况表
项目名称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计提坏账准备 | 计提理由 |
---|---|---|---|---|
其他 | 1,156.15万元 | 245.83万元 | 910.32万元 | 预计无法收回 |
按账龄计提
本期主要为5年以上新增坏账准备3,136.58万元。
按组合计提坏账准备
名称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计提坏账准备 |
---|---|---|---|
1年以内 | 12.59亿元 | 9.46亿元 | 1,528.77万元 |
1至2年 | 2.31亿元 | 1.94亿元 | 638.51万元 |
2至3年 | 8,440.51万元 | 4,720.34万元 | 1,268.12万元 |
3至4年 | 3,405.61万元 | 4,953.72万元 | -1,002.65万元 |
4至5年 | 3,659.17万元 | 3,592.95万元 | 43.20万元 |
5年以上 | 7,394.97万元 | 4,258.39万元 | 3,136.58万元 |
合计 | 17.19亿元 | 13.15亿元 | 5,612.53万元 |
2、应收账款周转率连续4年下降
本期,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64。在2018年度到2022年度,企业应收账款周转率连续4年下降,平均回款时间从169天增加到了219天,回款周期大幅增长,应收账款的回款风险越来越大。
3、账龄结构稳定
从账龄结构情况来看,本期企业一年以内,一至三年,三年以上应收账款占比分别为72.56%,18.19%和9.25%。